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穿在明朝当皇帝 > 第065章·把他转正

第065章·把他转正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可问题是,吏部尚书不是早由自己定下人选了吗,难道新的吏部尚书又出了什么事情?

        建文帝疑惑,再往下看去,结合自己的回忆,才明白,原来自己上次只是说了让那吏部侍郎方兴暂代吏部尚书,之后却一直未有将他转正,故而尚书一职可以说依旧悬而未决。

        虽然一般来说,让某官员暂代某职位,基本可以说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转正,但政治场上永远没有百分百的可能,这不,有人就想要来抢位置了。

        建文帝摸了摸下巴,刚想要开口让小喜子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奏本跟刚才的奏本一样,都是来举荐人才的,但想到明初内庭不准宦官识字的现状,建文帝就无可奈何,只有自己动手了。

        一番查阅之后,建文帝发现,原来不仅只有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荐人。还有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国子监祭酒、鸿胪寺卿等人也一同上了奏本。

        关键的是,这些朝廷大官,推荐的接吏部尚书职的官员都是同一人,难道这位受荐人,就这么得到大家一致看好,能力出众,才能优胜?

        建文帝是不太相信的。

        以文官的尿性,如果没有利益,怎么可能真的只看才能和品德来推荐官员,八九不离十都是有利益关系。

        “遣使至吏部司,给朕提取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九卿的履历文书回来。”建文帝朝宦官下令道。

        吏部司是吏部直属的四个清吏司之一,职掌文官的阶、品授予、俸禄等级、赏赐、朝集等。。建文帝需要的官员文书档案,自也是由这个被誉为吏部四司之首的吏部司掌管。

        将被建文帝索要履历资料的这九个大臣,都不是普通小官,各自均在朝堂上鼎鼎大名,被统称为大九卿,故而他们的文书档案自不会被掩盖在繁多的履历资料中,而是单独保存,因而建文帝发令下去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吏部司那边便找出了文书资料,然后送进紫禁城。

        建文帝逐一翻开各部尚书及都察院两个都御史、大理寺卿和新上任的通政使品阶文书,然后就发现这九个一、二品大官里面,整整七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关联所在。

        这个关联,就是他们的籍贯都属于直隶地区。

        比如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陈迪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一个个都是直隶人。

        建文年间的直隶地区,管辖的地域囊括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一带,基本可以说,跟后世江南地区的概念范围重合。

        看到这里,建文帝才真真感受到什么叫做明朝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也才真真感受到为什么朱元璋要设置南北两个科考榜。

        尽管前世的建文帝也是南方人,今生的籍贯更是属于南方,但现在身份作为统治者的他,仍旧本能地需要对南北官员不均的现象进行制衡。

        建文帝拿起方行的履历看了看,方行是陕西真宁人,二十七岁高中进士,初时任翰林院庶吉士,洪武十八年起任户部主事,先后当过吏部郎中、浙江左布政使,因历任政绩卓著,遂又升任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及至建文四年秋一朝登堂入室成为暂代吏部天官。

        北方人,而且履历丰富,年纪也不算老,各项系数都及格!

        建文帝决定,就把这个方行转正,而不是顺应南方朝官们的意见,把郁新这个老古董迁到吏部天官这个众官之首的位置上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