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海国月明 > 五十一 分组讨论 (3 / 3)

五十一 分组讨论 (3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而发展到十七世纪之后,船舷厚重肋材结构和多层全铺火炮甲板结构,固然能够再两舷布设更多火炮,也更能抵抗炮火攻击,却也无形中增加了自重,从而加剧了翻覆可能性。

        除此之外。。欧式横帆固然可在顺风时取得更快速度,但其帆缆绳索太过复杂,其中又分支撑桅杆的静索和调整帆面用的动索,动辄数百根之多,升降调向均是十分复杂缓慢,若无足够训练有素的船员,想要开动帆船,几无可能。

        中国船却是另一个路子,模仿水禽。

        由此,船体下尖上阔,两头高耸,长宽比例较小,看起来比较粗胖,独创的水密舱结构是整体船身更加稳固,因此抗浪性极佳,甚至不惧八九级大风海况。

        而带有龙骨的中华硬帆能使八面来风,即便完全逆风天气,也可通过调戕,呈“之”字状路线前行,而且船帆只需一根缆绳即可升降操作,十分简便,这等优点后被东南亚和阿拉伯商人吸取,各自改装出类似帆型。

        而中国船的第三个优势便是率先发明并使用船舵。。继而又发展出平衡舵、开孔舵,使得船只行驶转向更加精准及时。

        但中国帆船同样也有缺点,总结起来便是两点:一慢二重。

        中华硬帆固然适应性更强,却因多以草席竹篾编织而成,自重较大,以郑和下西洋的两百料宝船为例,每每升帆都要使用几人甚至几十人,耗费数个时辰才能完成。

        正因如此,中国船无法使用太高的桅杆,桅高多为船身长度的一半左右,若要追求速度,只能多设桅杆船帆才能实现。

        加之船身宽阔,阻力较大,船速无法提高,全速行驶之时也不过七八节时速而已。

        这些知识,郑鸣早在写毕业论文时就做过功课,对中欧两种帆船反复对比,为此还根据自己的设想做过手工模型,此时与苏正源公输舸论来,自然头头是道。

        ……

        注:明代一尺约32厘米,一丈十尺;一斤约590克,约等于1.3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