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旺门小农女 > 112、卖高粱,林志远上京(2更) (1 / 8)

112、卖高粱,林志远上京(2更) (1 / 8)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黄媒婆被云莞吓走了之后,便没再来过,其余的两个媒婆,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别的什么风声,也没敢再来烦云莞了。

        晴朗的天气一连维持了好几日,天公作美,在村民们的高粱几乎都晒干了的时候,终于来了一场大雨,两日的大雨过后,烈日出来,不到半日,便将空荡荡的田地给烘了个半干。

        村民们早就准备好了草木灰和高粱种子,随着雨停,家家户户,倾巢出动,如火如荼地往地里去,将第二季高粱种下去。

        第一季,整个村子,原本只有六十多户人家跟着云莞一道种植高粱,见过那样大丰收的场面之后,全村百来户人家,全部都种上了高粱,不完全种的,也只留了五六分地种一些蔬菜而已。

        便是邻村的,听说了上林村的丰收之象之后,也忙不迭跟着种了高粱。

        开荒的热情,前所未有。

        前阵子,周修文还为百姓不愿意开荒感到头疼,结果上林村得了丰收,让人羡慕不已,如今几乎不用官府动员,人们便自愿开荒了。

        有些邻村像熟的,或者外嫁女还专门回了上林村跟村里有经验的人请教如何种植高粱之事,一时间,村村地里忙碌非常,田间地头热闹不已。

        如今正是战时,为了鼓励百姓开荒,官府出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开荒者种地着,不论是种植什么粮食,只要百姓愿意种植,官府可以据每户的田地的亩数,根据亩数所需的种子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补偿。

        对于百姓而言,这已经是极大的优惠,老百姓开荒越发积极。

        第二季的高粱种下去之后,六七月的农忙也算过去了,日子便没有那么紧张了。

        而第一季种植高粱的农户,纳税之后,只留下未来三个月的口粮,剩下的,基本全部拿去卖了换钱。

        按照如今高粱六文钱一斤的市价,每户农户,至少也有六百斤的高粱能拿去发卖,挣得三四两银子,多的能有五两呢。

        五两银子,都够寻常百姓一年的生活所用了,这笔账算下来,连带着驮着高粱去卖的牛车,发出的声音,都是欢快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