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4 / 6)
杨宁边用手指小心地摩挲着,边低头看向手里的香囊,正面是用金累丝绣成的荷花,栩栩如生,再反过来一看,赫然一针一线地绣着一个“杨”字。
手指尖似乎尚留余温。。杨宁俯首一嗅,一阵馥郁的麝香沁入心脾,杨宁心神顿觉一爽。
次日午饭桌上,楼老深深环视了餐堂一眼,眼中不舍之意稍显即没,对着杨宁笑道:“宁儿,用过饭后帮你阿姊打点行囊,我们去渭南小住时日。”
杨宁大感不解,便道:“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要去别处住。”
楼老就以林中僻远,久居不便含混了过去,听得杨宁一头雾水,心想:“都住了这么久了,何曾听大伯讲过不方便了。”
刚想再问个分明,又见阿姊神色如常,心中便已明悟,这定是大伯和阿姊商议后决定的。
他默默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当时是,大明发生了旷古未有之天灾,是自书典所记以来,未之有也,可谓最离奇,最浩大,最频繁。
水灾,旱灾,虫灾,地震,瘟疫等终而复始,交替往复,中原山河,两京一十三省亿兆子民,无不受其荼毒。时有读书人叹曰:岂非天要亡我大明耶!
而天灾过后,更为甚者,便是人祸!
时任陕西巡抚卓铭川只知一味逢迎上意,严令官吏督责税赋,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赡”,除了反抗,已无生路。
终于叛乱爆发,前有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以墨涂面,揭竿而起,杀知县,攻城寨,饥民群起响应,声势日大。
后有高迎翔,王嘉胤,张献忠等相继在各地造反,王二即率队与之汇合,自此,星火终成燎原之势!战火延及陕西全境。
商南地处三省交汇之处,衔豫接楚,自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手指尖似乎尚留余温。。杨宁俯首一嗅,一阵馥郁的麝香沁入心脾,杨宁心神顿觉一爽。
次日午饭桌上,楼老深深环视了餐堂一眼,眼中不舍之意稍显即没,对着杨宁笑道:“宁儿,用过饭后帮你阿姊打点行囊,我们去渭南小住时日。”
杨宁大感不解,便道:“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要去别处住。”
楼老就以林中僻远,久居不便含混了过去,听得杨宁一头雾水,心想:“都住了这么久了,何曾听大伯讲过不方便了。”
刚想再问个分明,又见阿姊神色如常,心中便已明悟,这定是大伯和阿姊商议后决定的。
他默默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当时是,大明发生了旷古未有之天灾,是自书典所记以来,未之有也,可谓最离奇,最浩大,最频繁。
水灾,旱灾,虫灾,地震,瘟疫等终而复始,交替往复,中原山河,两京一十三省亿兆子民,无不受其荼毒。时有读书人叹曰:岂非天要亡我大明耶!
而天灾过后,更为甚者,便是人祸!
时任陕西巡抚卓铭川只知一味逢迎上意,严令官吏督责税赋,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赡”,除了反抗,已无生路。
终于叛乱爆发,前有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以墨涂面,揭竿而起,杀知县,攻城寨,饥民群起响应,声势日大。
后有高迎翔,王嘉胤,张献忠等相继在各地造反,王二即率队与之汇合,自此,星火终成燎原之势!战火延及陕西全境。
商南地处三省交汇之处,衔豫接楚,自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