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 > 第141章 吴中起义 (1 / 6)

第141章 吴中起义 (1 / 6)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因泰伯没儿子,他死后弟弟仲雍继位,传到曾孙周章时,周武王发已经取代殷商做了天子,分封宗室功臣,因周章已经是吴国君主了,就直接给他封在了吴地。周章的弟弟虞仲(与其高祖父虞仲同号)被封到了虞(今山西平陆),建立虞国。

        说起来,同为仲雍之后(玄孙),周章的吴国因地处蛮夷,才是个子爵。而他弟弟虞仲到了中原建立的虞国就是公爵。

        但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在周初的时候,爵位只有四等,公、侯、伯、男。而且身份地位也都差不多,公更多是一种荣誉称呼,有身份地位,德高望重者,先王后裔都可以称公。

        侯,则是对武官的尊称,后来逐渐成为诸侯的代称。

        伯。就是老大的意思,大、伯、霸,这三个字意思相同。家族领袖,地方首领都可以称伯(霸主、老大)。侯和伯可以混用,比如西伯侯姬昌。

        到了春秋时,伯就更吃香了,春秋五霸就是春秋五伯,五个老大。

        西楚霸王,也叫西楚伯王。

        公、侯、伯三种爵位,在西周、春秋战国时不分大小,也没有谁尊贵一说。被明确分等,是战国后的事了,比如秦、楚、汉的人就喜欢排个三六九等。

        至于男爵,就是小首领了,很小很小,不值一提的意思。。从一开始就是小弟。

        子爵,这个是专门封蛮夷的爵位,就是儿子国的意思。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部落首领,受到周天子的分封都是子爵(儿子辈),而中原的公、侯、伯、男四等都是兄弟。

        楚国和鲜卑的君主到中原去开会,让他们去看守院子里的火堆也不算侮辱,因为你们本来就是未曾开化的蛮夷,是子侄辈儿的,叔叔伯伯开会,你们是没有资格掺和的。

        再有就是,中原的诸侯国自认是冠带之国,是文明的象征。蛮夷呢,披头散发,和野兽类同,能让你们过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也是吴国、虞国同为仲雍之后,又是亲哥俩,弟弟是公爵,哥哥就是子爵的原因。。你吴国地处蛮夷,那必须是子侄辈儿。

        这玩意儿跟实力、地盘儿大小,没多大关系。

        南方因为楚国自强不息,代代拼搏努力的想要融入中原,最终还是得偿所愿,学会了中原的礼仪,看起来和中原人差不多了,这才在战国时期进入了冠带之国的行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