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两官斗子 (1 / 4)
严恪松期期艾艾地道:“下官那儿子,行事有一些谨慎,总是把心思放在养生上,咳咳…每日不到亥时便睡了,想来,不会很好。”
他说的都是实话,严成锦每日不到亥时就睡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状元读书时,哪个书生敢如他一般,实在是懒惰。
唯一让严恪松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不惹祸端,在京城也算小富即安。
程敏政点点头道:“无妨,德辉先生之子也是屡第不中,你瞧瞧他,还不是如此看得开,你也要看开一些。”
心中所想却是,你儿考得不好,我儿考得好啊!
前三元,我儿已经拿了两元。
从此之后,天下人便知道。你迎客松终究是不入流,当不得正统,我程敏政写的诗文,才是文坛一流。
严恪松点头应是,心中有点悲凉,
在深宫里,这高墙能挡住凛冽的秋风,却挡不住流言,宫里的宦官和宫娥嘴巴都很碎。
一个是位极人臣的大官,一个是名扬京师的小官,两官互比儿子,让宦官和宫女们八卦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好事的言官,还将此事称为“两官斗子”。
传着传着,连弘治皇帝也知道了,便对谢迁道:“贡院快要张榜了吧?听说。。詹事府传两官斗子,不知谢公更看好谁,朕还记得,上次谢公说因江南画舫盛行的缘故,才子辈出,现在正是印证的时候,说起来,程敏政也是江南之人吧,谢公可不要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脸才是。”
历朝历代以来,南直隶的状元都比北直隶多,程敏政是南直隶人,虽然其子在顺天府应试,却也应该算作南直隶人。
陛下口含天宪,一言一行,当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几乎每一个文官都会历经三朝,中举的人将成为太子今后的辅臣,陛下在帮便帮太子选臣呢。
谢迁自然仔细揣度,这表面上看,是两官斗子,背地里却隐含着其他深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说的都是实话,严成锦每日不到亥时就睡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状元读书时,哪个书生敢如他一般,实在是懒惰。
唯一让严恪松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不惹祸端,在京城也算小富即安。
程敏政点点头道:“无妨,德辉先生之子也是屡第不中,你瞧瞧他,还不是如此看得开,你也要看开一些。”
心中所想却是,你儿考得不好,我儿考得好啊!
前三元,我儿已经拿了两元。
从此之后,天下人便知道。你迎客松终究是不入流,当不得正统,我程敏政写的诗文,才是文坛一流。
严恪松点头应是,心中有点悲凉,
在深宫里,这高墙能挡住凛冽的秋风,却挡不住流言,宫里的宦官和宫娥嘴巴都很碎。
一个是位极人臣的大官,一个是名扬京师的小官,两官互比儿子,让宦官和宫女们八卦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好事的言官,还将此事称为“两官斗子”。
传着传着,连弘治皇帝也知道了,便对谢迁道:“贡院快要张榜了吧?听说。。詹事府传两官斗子,不知谢公更看好谁,朕还记得,上次谢公说因江南画舫盛行的缘故,才子辈出,现在正是印证的时候,说起来,程敏政也是江南之人吧,谢公可不要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脸才是。”
历朝历代以来,南直隶的状元都比北直隶多,程敏政是南直隶人,虽然其子在顺天府应试,却也应该算作南直隶人。
陛下口含天宪,一言一行,当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几乎每一个文官都会历经三朝,中举的人将成为太子今后的辅臣,陛下在帮便帮太子选臣呢。
谢迁自然仔细揣度,这表面上看,是两官斗子,背地里却隐含着其他深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