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大明宗豪 > 第三十一章 心理之辨的端倪 (1 / 2)

第三十一章 心理之辨的端倪 (1 / 2)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丁樘接着旁听,却听到戴珊将话题说到了自己家身上了。

        戴珊问丁淳道:“刚才听说贤主人说道是天顺八年的举人是吧?”

        “正是,学生是天顺八年中的乡试。”

        “如此说来,也算有缘,本官是天顺八年中的进士。如今算来,也已经十年了,往昔求学岁月,犹历历在目。”

        县令瞿伦道:“大人未及而立便登科进第,实乃人杰,吾等蠢笨,却是难以企及。想来大人有许多读书心得,可否告知一二,也好使我等学海苦作泛舟之人,能得纤绳牵引。”

        戴珊闻言哈哈大笑道:“学海作舟,哪里有甚捷径可言,不过勤勉二字罢了。想我于浮梁老家求学之时,虽不算富有。却总至邻家租书,夜间熬油抄读,如今两眼昏昏,怕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瞿伦竖起拇指道:“大人勤奋,实在是让我等汗颜。下官不由想起国初宋学士(宋濂)赠东阳马生之言,亦是如此好学苦读。”

        戴珊摆手笑道:“老夫哪里及得上宋学士?不过受国恩甚重,才得以于抡才中侥得一筹罢了。”自谦一番后,戴珊又肃容道:“然勤奋之说却是掺不得假,此语也奉送各位。是故老夫对懒政之人深恶痛绝,亦对学风之事尤为看重。”

        众人连忙拱手一起回道:“大人说的是。”

        戴珊点点头。。道:“是故老夫入南畿主学政以来,最为看重的便是众多公学社学可有懒散之风,结果触目惊心啊。昔时李大学士(李贤)督浙江学政,便深感富庶之处尤为惫懒,偏因家境多富庶,藏书、文风更胜,科举成绩却还要好过北边。长此以往,岂不助长奢侈懒散之风?”

        胡居仁久不说话,听到此语却道:“学政之忧,亦是老夫之忧。老夫往常时常劝诫学生,勿要因家境富裕便懈怠学问,当要时刻勤勉自持。”

        戴珊道:“胡先生说的是,学风看国运。士人懒散,则天下懒散,富人懒散成性,则贫人自因心向往之而学之,长此以往,则国家慵懒懦弱,一如前宋。”

        丁樘在屏风后却是不以为然。。这般推理可谓布满逻辑问题。国家富裕是进步,百姓有了享受的心思也是因国力增长而产生的。后世的经济社会,很大部分都建构在消费群体的享受心态上,只不过这群见识落后的古人,没有经济学常识,才有这么浅显的认识。

        不过丁樘也承认,宏观上讲,刺激消费可以拉动国民经济。但是微观上讲,勤俭节约才是持家之道。只有积累财富冲破贫困陷阱,才有投资翻身的机会。

        所以说与其抱怨南方虽然惫懒,却因为富庶,成绩好过北边,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让北边变得和南边一样富庶。

        心里想着,却又听胡居仁道:“此说虽然有理,但贫贱之家,好吃懒做也不在少数,富贵之家发奋上进亦不在少数。可见心性有主,贵在操持。若无个操字,是中无主,悠悠茫茫,无所归著,若不外驰,定入空无。所以我将‘主诚敬以存其心’一条加入了《白鹿洞学规》之中,便是含着此意。”戴珊确实没想到竟由此引发了胡居仁的长篇论述,不由击掌道:“先生还说无有教我,这随口一吐便是至理名言,颇合朱夫子之教。”

        丁樘在屏风后砸吧着嘴,体味着胡居仁的这番话。胡居仁的意思是说,外物影响内心,终究是个人操持不够的缘故,人应当有所操持。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内心,要发扬出来,这才是对的。

        不知道为什么,丁樘却觉得他有些针对性,似乎是针对某个观点在说。毕竟他刚开始自己也所的,人当操持本心,后面话锋一转,是个人都能听出味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