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330章 泰山之战 五 冲阵 (2 / 4)

第330章 泰山之战 五 冲阵 (2 / 4)

        完,他指了指东海军最东边的那个步兵营:“就从最右边那里冲进去,然后看看能不能打进东边那个炮阵里,能进就进,不能进就向西杀穿阵线,只要厮杀在一起,火炮就奈何不了我们!”

        吐里哈部是典型的蒙古传统配制,一千骑兵按三轻二重的比例分配。也就是六百骑是身着轻甲、以灵活机动见长的轻骑兵,另外四百则是身披重甲、负责冲锋陷阵的重骑兵。

        虽然后世的人起游牧民族时经常产生“擅长骑射,以大范围机动见长”的印象,事实上也不算错,但其实重骑兵才是他们的真正主力。轻骑兵只能骚扰,重骑兵才能在会战中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两者的结合运用才能产生一支强大的骑兵。当然,兵无常法,水无常形,具体到每个战例上,轻骑兵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发起冲锋,而重骑兵脱了盔甲拿起弓箭同样是一把骑射的好手,两者随时可以转换。

        而且蒙古帝国扩张到现在,家底的丰厚早就不是当初成吉思汗起兵的时候能比了。

        想当初,蒙古人一帮子草原穷苦汉子,即使是重骑兵,也不一定能有一件铁甲,很多时候只能多套几层皮甲,完全是靠着一身蛮勇冲入军阵中厮杀。后来随着对其他民族的征服,才有了充足的器械可用。到了现在,按脱手下的这些蒙古重骑兵已经是人马皆装备厚重的钢铁札甲的具装甲骑了!就是跟着名的欧洲重骑兵对起来,也是丝毫不弱下风的。

        当然,这些沉重的具装甲骑想动起来也不太容易。他们一要让马儿以最省体力的方式跑动,二要与队友保持住阵型,不然散乱的冲锋即使冲出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总体的行动速度自然快不了。

        可是,只要他们一动,立刻就产生霖动山摇的气势!

        虽然只有区区四百重骑,但是他们沉默着从阵中鱼贯而出,人马都披着黑色的盔甲,只露一双眼睛出来,让任何敢直视他们的人都产生了沉重的压迫腑…这真的只有四百骑,不是成千上万吗?

        “好了,都回去带队!重骑先不要排方阵,就这么用百人队冲过去,到阵前的时候再汇合!”

        吐里哈命令一下,各百夫长迅速归队指挥了起来。

        四个重骑队控马渐渐开始加速,朝着正对面的东海军第六营前进过去。他们的队形相对密集,但马与马之间仍有二三米的间隙,不妨碍行动。他们现在的速度还不高,但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骑手的操控之下,速度正有序地提升着。当他们抵达敌军阵前的时候,将达到最高的速度,以泰山压顶之势将他们的阵型完全摧毁!

        而六个轻骑队行动快捷,讲究一个“轻而不整”,各自聚成一个松散的骑兵群,向周围散开,以避免火炮的打击。他们将玩一出分进合击,先散开各自前行到东海军阵前,再与重骑兵汇合一齐冲阵,以取得最大的战果。

        一时间,整个吐里哈就完成了从待命阵型到战斗阵型的转变,千名骑兵混乱而有序地散布出了近三百米的战术宽度,展现出了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的绝世风采!

        “好!”后方望台上的按脱看到这副场景,不禁为吐里哈精妙的指挥艺术赞叹了起来,“吐里哈干得好!若是他这里功成,那么封个万户也没什么!脱赤,脱赤在干什么?让他也快点跟上!还有也速带而也快点,步卒也要乘机冲锋!哦,对了,擂鼓,把鼓给我擂起来!”

        鼓声与轰隆的炮声同时响起。

        东海军的两个炮阵也早就注意到了这支可怖的骑兵,调转炮口将炮弹倾泻了过来。但是实心弹对付分散的移动目标可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炮弹能不能砸中全靠运气,这一会儿都有三轮上百枚炮弹砸过去了,落马的也不知道有几十人?除了让骑兵们因为下意识地躲避炮弹而导致队形更加散乱,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