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钢铁工业
在三人组游历,哦不侦察南宋的时候,另一边的东海本土,大家仍在为生存与发展而忙碌着1255年,10月27一大早,季国风拿着一块铁皮和一件救生衣,走进安全部驻地,左右看了看,找到了林小雅,高兴地大喊:“小雅,过来一下!”
林小雅正在拿自制铅笔写着什么,听到他的声音一愣,抬头看到人之后,起身小跑了过来“怎么了?”林小雅奇怪地问季国风把手中的铁皮和救生衣递给林小雅,说:“我们试着做了几块胸甲,呃,因为产能有限,只能做成男女通用式的,采用了先进的弧形倾斜装甲设计,”他此时偷偷瞄了一眼林小雅的上半身“呃,你先试试。板甲需要内衬,等以后可以弄点皮革或者棉花什么的,现在用救生衣先凑合一下。”
林小雅掐了他一下,红着脸接过东西,套上救生衣,然后拿起铁皮看了一下正反,套在胸前试了一下。这块所谓的胸甲面积很小,基本只遮住了肋骨区域,但好处是份量也不算重,就是不知道防御效果怎么使是他们这些新手堆出来的炉子也能达到,折腾了几天后就顺利得到铁水和自铸的生铁锭了虽说如此,但他们现在既没法检测原料又没法检测产品,是把不同比例的配方一直做了好几锅。。把熔铸出来的铁锭放在固定高处往下落,确定确实比买回来的那些铁锭耐摔了,才敢进行下一步下一步,就是试着模仿铁匠的炒铁法,给生铁脱碳,得到“熟铁”但这一步就难到他们了,虽然原理说的头头是道,看罗家炒起来也挺简单,但自己实操起来总是差了点。当时眼看着到了十月份马上就要失约了,而设备工艺都还没搞好,季国风咬咬牙,干脆先跳过这一步,拿着买来的熟铁和自炼的生铁混在一起煮了一锅,得到了一批“钢”实际上这就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三步,用生铁和熟铁混合熔炼,得到碳含量适中的均质钢虽然“均质钢”这个名词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古代所谓的“钢”,都是用熟铁洒碳粉锻造而成,碳含量高的也就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想获得较好的性能,必须反复锻造,使得碳一点点渗入到里层才行。正所谓“百炼成钢”,费时费力费工费钱,所以钢才这么贵。…。 老板给了个45钱一斤的“友情价”,真黑然后他回东海带领小组继续试验,参照之前经验,进一步改进工艺,试图攻破炒铁法难关后来他们不知道炼废了多少锅,所幸铁和石墨不会蒸发,即使失败了原料也没损失。。最终还是勉强搞了一套能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出来,可算是初步跑顺了这个月进入下旬后,钢铁小组已经能出产一些完全自产的钢了。这批钢性能优良,强度远超他们现在见过的土著铁器,真是令人欣喜——但问题又来了,均质钢性能过于强了,铸成钢锭之后想锻造成铁器可又麻烦了啊!
于是他们下面几锅吸取了教训,带了于铁匠在旁边,在钢锭还未冷却的时候就趁机锻打加工,确实效果不错,得到了一些质量相当过硬的锤子镰刀之类的东西在观看铁匠锻造的过程中,看着高温铁块在大锤作用下不断变形,季国风又突发奇想:这么一直敲下去,是不是能直接敲成钢板呢?
唔……以当前的战略态势来看,除了机械方面,钢的最大应用就是武器装备了。如果做刀剑之类的效费比太低,做成矛头的话又用不了那么多钢,从提升战斗力的方面来说,盔甲无疑是最佳选择了!…。 人就可以抗住好几个普通海盗,若是再有几十件盔甲……
季国风立刻与旁边的人分享他的想法果然得到了一致认同,于是临时从安全部拉了两个人来改组成钢铁对策暨武器装备研发小组,开始研究盔甲的制造他们用纸壳和木板做了一堆模型出来,差不多确定了造型,就让铁匠拿熟铁先敲一块试试。这其实难度不大,以宋代的技术水平敲出一片铁板还算简单。。之所以不用这种方法生产板甲,是因为熟铁太软,做出来的铁板几乎没什么防御力,矛头一戳就破了,而要想把熟铁板锻炼成钢板,那难度就太高了,不如用小块的钢片串联成甲。比如著名的步人甲,用一千八百块钢片组合而成,重达30kg,防御力惊人但是这种札甲技术要求其实挺高的,甲片之间怎么连接、怎么堆叠都有学问,现在的东海商社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反倒是一整块板的胸甲因为有了水力工具可以尝试一下……
林小雅正在拿自制铅笔写着什么,听到他的声音一愣,抬头看到人之后,起身小跑了过来“怎么了?”林小雅奇怪地问季国风把手中的铁皮和救生衣递给林小雅,说:“我们试着做了几块胸甲,呃,因为产能有限,只能做成男女通用式的,采用了先进的弧形倾斜装甲设计,”他此时偷偷瞄了一眼林小雅的上半身“呃,你先试试。板甲需要内衬,等以后可以弄点皮革或者棉花什么的,现在用救生衣先凑合一下。”
林小雅掐了他一下,红着脸接过东西,套上救生衣,然后拿起铁皮看了一下正反,套在胸前试了一下。这块所谓的胸甲面积很小,基本只遮住了肋骨区域,但好处是份量也不算重,就是不知道防御效果怎么使是他们这些新手堆出来的炉子也能达到,折腾了几天后就顺利得到铁水和自铸的生铁锭了虽说如此,但他们现在既没法检测原料又没法检测产品,是把不同比例的配方一直做了好几锅。。把熔铸出来的铁锭放在固定高处往下落,确定确实比买回来的那些铁锭耐摔了,才敢进行下一步下一步,就是试着模仿铁匠的炒铁法,给生铁脱碳,得到“熟铁”但这一步就难到他们了,虽然原理说的头头是道,看罗家炒起来也挺简单,但自己实操起来总是差了点。当时眼看着到了十月份马上就要失约了,而设备工艺都还没搞好,季国风咬咬牙,干脆先跳过这一步,拿着买来的熟铁和自炼的生铁混在一起煮了一锅,得到了一批“钢”实际上这就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三步,用生铁和熟铁混合熔炼,得到碳含量适中的均质钢虽然“均质钢”这个名词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古代所谓的“钢”,都是用熟铁洒碳粉锻造而成,碳含量高的也就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想获得较好的性能,必须反复锻造,使得碳一点点渗入到里层才行。正所谓“百炼成钢”,费时费力费工费钱,所以钢才这么贵。…。 老板给了个45钱一斤的“友情价”,真黑然后他回东海带领小组继续试验,参照之前经验,进一步改进工艺,试图攻破炒铁法难关后来他们不知道炼废了多少锅,所幸铁和石墨不会蒸发,即使失败了原料也没损失。。最终还是勉强搞了一套能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出来,可算是初步跑顺了这个月进入下旬后,钢铁小组已经能出产一些完全自产的钢了。这批钢性能优良,强度远超他们现在见过的土著铁器,真是令人欣喜——但问题又来了,均质钢性能过于强了,铸成钢锭之后想锻造成铁器可又麻烦了啊!
于是他们下面几锅吸取了教训,带了于铁匠在旁边,在钢锭还未冷却的时候就趁机锻打加工,确实效果不错,得到了一些质量相当过硬的锤子镰刀之类的东西在观看铁匠锻造的过程中,看着高温铁块在大锤作用下不断变形,季国风又突发奇想:这么一直敲下去,是不是能直接敲成钢板呢?
唔……以当前的战略态势来看,除了机械方面,钢的最大应用就是武器装备了。如果做刀剑之类的效费比太低,做成矛头的话又用不了那么多钢,从提升战斗力的方面来说,盔甲无疑是最佳选择了!…。 人就可以抗住好几个普通海盗,若是再有几十件盔甲……
季国风立刻与旁边的人分享他的想法果然得到了一致认同,于是临时从安全部拉了两个人来改组成钢铁对策暨武器装备研发小组,开始研究盔甲的制造他们用纸壳和木板做了一堆模型出来,差不多确定了造型,就让铁匠拿熟铁先敲一块试试。这其实难度不大,以宋代的技术水平敲出一片铁板还算简单。。之所以不用这种方法生产板甲,是因为熟铁太软,做出来的铁板几乎没什么防御力,矛头一戳就破了,而要想把熟铁板锻炼成钢板,那难度就太高了,不如用小块的钢片串联成甲。比如著名的步人甲,用一千八百块钢片组合而成,重达30kg,防御力惊人但是这种札甲技术要求其实挺高的,甲片之间怎么连接、怎么堆叠都有学问,现在的东海商社肯定是做不出来的,反倒是一整块板的胸甲因为有了水力工具可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