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历史军事 > 砸进纷乱中 > 第478章 (1 / 2)

第478章 (1 / 2)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比如柔然,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再比如: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为了防止逃亡还将其中一部分迁入内地。这些迁徙各地的柔然人、敕勒人、汉人,又会与当地人进行融合,迁居内地的柔然人,便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

        想要消灭一个民族,谈何容易,可以嚷嚷突厥族建立的政权是如何被消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如何被消灭,但,绝对、绝对、绝对不能嚷嚷匈奴、突厥等民族是如何被消灭的,不仅不会显的很有学识,反倒会被人嘲笑无知!

        或许有些人觉得狗熊太事儿,多大点的事啊,还值得叨叨半天吗?不好意思,历史本就是个严谨的事情。说李昞的儿子建立了唐朝,哪个儿子啊?不就那个儿子嘛!到底是哪个啊?对于了解的人,知道是李渊,可是,史载中,李昞有四个儿子,李渊上面还有仨哥哥呢,如果记载历史的人,只说李昞的儿子建立了唐朝,我们后世之人,能知道到底是哪个儿子吗?

        历史虽不是数学,但,也如数学一样,需要严谨。

        突厥与匈奴、鲜卑一样,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对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的统称,540年时,“突厥”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史册出现,突厥进入了史学家们的视野。

        现在来说说前面提到的敕勒族。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因此,别称也很多: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或者说是丁灵)、回鹘,这些都是敕勒族的别称。

        汉朝击溃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开始南移,与中原的汉人交往。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在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人也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这,就是妥妥的中国人啊!

        说到回鹘,插一下关于回鹘的。

        回鹘由回纥改名而来,回纥是敕勒诸部的一支,这句话很重要,尽管敕勒的别称中,有回鹘,但,回鹘只是敕勒的一支,敕勒包括回鹘,回鹘不包括敕勒,不过,回鹘也是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说起敕勒人,有个耳熟能详的民歌——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单说《敕勒歌》,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风吹草低见牛羊”,不知道的人便不多了,没错,这句便是出自《敕勒歌》,全歌内容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只看文字,便有种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的豪迈!

        呀呀,狗熊的思维又要发散了,灌桶脉动,咱继续。

        从敕勒族没有被柔然吞并,可看出,敕勒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柔然和突厥的先后出现,没有给敕勒发展、壮大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