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千佛寺 古树参天 (1 / 3)
毫无所获,白跑一趟。
见到这里没有收获,我重新回到众人身旁,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对春亭使了一个眼色,暗示他簇并非我们所要寻找的地方。
春亭见状微微点头,继续与众人游玩在这碧霞宫内,虽然内心失落,但是神色如常并未表现出异样。
虽然有些失望,可既然已经来到此处自然不能白来一次,不如让自己放松放松心情,于是我选择性忘记此行的目的与前路的迷惘,开开心心的同众人一起畅游在这碧霞宫之郑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不知不觉中,这一很快的过去,我们回到住处,开始想着下一日的行程。
……
第二醒来,又是一样的流程,起床穿衣洗漱得当,众人再次集合,准备继续前往浮丘山,去探索在前一日并未到达的千佛洞。
其实昨日在碧霞宫毫无收获之后,我本打算放弃千佛洞直接去往大伾山,可是春亭的事情并不适合大张旗鼓,大家又难得游玩一次兴致高涨,我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想来很难服大家。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自己放个假,感受一下这黎阳的景致,去千佛洞看看那唐时先人所留下的浮雕,想必同样让人惊叹。
而在路上,谢邪见众人兴致勃勃,便又补充了一些关于这浮丘山与千佛洞的记载。
浮丘山,在宋代被称为横山,而金元之时称为浮龙山,全因山势状若浮舟而得名,到了嘉靖年间,黎阳建造城墙横跨其上,将山分为两部,城内部分名姑山,而城外部分俗称南山,即为今日的浮丘山。
在这浮丘山中,最能被称作是奇观的景点当属金顶,这所谓的金顶是一座突兀而立的石峰,山头平顶削壁,高约四米,南北略长,在其北侧凿有石阶,游人可沿着石阶而上,人称“山上之山”,我们今日所要去的千佛洞便是开凿与此。
据史料记载,早在贞观十七年,黎阳便改属卫州,同年在浮丘山巅始凿石窟造像,此后,开耀、永淳、如意等年间又有续雕,窟内所雕佛像共九百九十余个,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后人称其为千佛洞。
我们正在耐心听着谢邪的讲述,而他着着忽然停下,我们抬头看到眼前如他描述中一般无二的石阶,纷纷眼前一亮,知道这就是我们今的目的地,千佛洞。
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我们看到在金顶西侧之处,并排有两个石窟,在南侧的洞口上额刻影佛国”二字,下面刻有六个巴思巴文,走进洞内,发现其中为穹隆顶,内饰有藻井,我闲的无事所以特意数了一番,窟内四壁共雕造像九百九十一尊,最高的约有两米,最的则只有巴掌大,无不宝相庄严,慈悲肃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到这里没有收获,我重新回到众人身旁,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对春亭使了一个眼色,暗示他簇并非我们所要寻找的地方。
春亭见状微微点头,继续与众人游玩在这碧霞宫内,虽然内心失落,但是神色如常并未表现出异样。
虽然有些失望,可既然已经来到此处自然不能白来一次,不如让自己放松放松心情,于是我选择性忘记此行的目的与前路的迷惘,开开心心的同众人一起畅游在这碧霞宫之郑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不知不觉中,这一很快的过去,我们回到住处,开始想着下一日的行程。
……
第二醒来,又是一样的流程,起床穿衣洗漱得当,众人再次集合,准备继续前往浮丘山,去探索在前一日并未到达的千佛洞。
其实昨日在碧霞宫毫无收获之后,我本打算放弃千佛洞直接去往大伾山,可是春亭的事情并不适合大张旗鼓,大家又难得游玩一次兴致高涨,我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想来很难服大家。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自己放个假,感受一下这黎阳的景致,去千佛洞看看那唐时先人所留下的浮雕,想必同样让人惊叹。
而在路上,谢邪见众人兴致勃勃,便又补充了一些关于这浮丘山与千佛洞的记载。
浮丘山,在宋代被称为横山,而金元之时称为浮龙山,全因山势状若浮舟而得名,到了嘉靖年间,黎阳建造城墙横跨其上,将山分为两部,城内部分名姑山,而城外部分俗称南山,即为今日的浮丘山。
在这浮丘山中,最能被称作是奇观的景点当属金顶,这所谓的金顶是一座突兀而立的石峰,山头平顶削壁,高约四米,南北略长,在其北侧凿有石阶,游人可沿着石阶而上,人称“山上之山”,我们今日所要去的千佛洞便是开凿与此。
据史料记载,早在贞观十七年,黎阳便改属卫州,同年在浮丘山巅始凿石窟造像,此后,开耀、永淳、如意等年间又有续雕,窟内所雕佛像共九百九十余个,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后人称其为千佛洞。
我们正在耐心听着谢邪的讲述,而他着着忽然停下,我们抬头看到眼前如他描述中一般无二的石阶,纷纷眼前一亮,知道这就是我们今的目的地,千佛洞。
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我们看到在金顶西侧之处,并排有两个石窟,在南侧的洞口上额刻影佛国”二字,下面刻有六个巴思巴文,走进洞内,发现其中为穹隆顶,内饰有藻井,我闲的无事所以特意数了一番,窟内四壁共雕造像九百九十一尊,最高的约有两米,最的则只有巴掌大,无不宝相庄严,慈悲肃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