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世纪笔王 (1 / 7)
这会儿的人,但凡有点文化,百分之九十都是文学青年。
在没有电视,八个样板戏当道,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看了。
当然,这会儿不像盛世如你所愿那个时代开放。
写篇要面临各种审核,一会儿涉这个,一会儿涉那个的。
反正五颜六色的,一言不合就四零四。
所以,到了八零年代后,人们被压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堆文学期刊,每个省每个市都至少有一种。
像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就更别了,二三十种都不止。
而且由于受众巨大,这些文学杂志大多都能自负盈亏。
童建国本来不是特别爱看。
平时更喜欢看《飞碟探索》、《奥秘》之类杂志。
这几年跟着赵君也偶尔看一看《人民文学》、《月报》等文学杂志。
去年7月份,童建国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一篇,桨燕赵悲歌”,讲的是农民企业家的故事。
童建国本身并不喜欢这种题材,只是比较喜欢这个叫蒋子龙的作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没有电视,八个样板戏当道,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看了。
当然,这会儿不像盛世如你所愿那个时代开放。
写篇要面临各种审核,一会儿涉这个,一会儿涉那个的。
反正五颜六色的,一言不合就四零四。
所以,到了八零年代后,人们被压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堆文学期刊,每个省每个市都至少有一种。
像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就更别了,二三十种都不止。
而且由于受众巨大,这些文学杂志大多都能自负盈亏。
童建国本来不是特别爱看。
平时更喜欢看《飞碟探索》、《奥秘》之类杂志。
这几年跟着赵君也偶尔看一看《人民文学》、《月报》等文学杂志。
去年7月份,童建国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一篇,桨燕赵悲歌”,讲的是农民企业家的故事。
童建国本身并不喜欢这种题材,只是比较喜欢这个叫蒋子龙的作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