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突遭不测 (2 / 3)
杜周一听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说道:“二哥,这件事你就放心,那两个狱卒都是我的生死兄弟。也不知道大哥这躲藏的日子啥时是个头呀?”
董如海叹口气说:“唉,谁知道呢?眼下只能先保平安吧!你三哥王策的这些朋友这次可是帮了大忙了!”
杜周问道:“二哥,依你看,等女皇驾崩了,这李家人还能重新的当皇帝吗?”
董如海说:“这肯定了。女皇的子女还是姓李呀!其实只要咱们兄弟平安比什么都好!咱管他谁当皇帝呢?那都是他们的家事。”
杜周一听,闷了一下:“倒也是。也不知道大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土堡。”
两个人忧心地聊着时下局势,感到前途黯淡。
四月中旬,苏贵文被提升为桂州长史,他踌躇满志地带着家眷和仆人前往桂州上任。
苏贵礼和苏贵文的几个儿子按照南北东西起名。苏贵礼的大儿子名叫苏定南,小儿子叫定中;苏贵文的几个儿子依次叫做定北、定东、定西。苏定北今年刚满十五岁。他骑在马上,一路上兴奋地说说笑笑。
这天上午巳时六刻左右,一家人顺着官道走到一座大山底下,看见前面道边有一个小亭。苏定北就对父亲说道:“大人(唐时官话称父亲为大人),我看咱就在这亭子里歇会儿,再赶路。”
连续走了一个多时辰,确实也是人困马乏了,看着也快到桂州城了,苏贵文就说:“好吧,就在这儿歇歇,吃点儿喝点儿,我们再继续赶路。”
七八辆马车就停了下来,女儿慧娘、二儿子苏定东、三儿子苏定西都下了马车,来到亭里休息。苏贵文和夫人李三娘在一边笑呵呵地看着几个孩子开心地吃喝。苏定北却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吃着干粮。府兵们靠着马车,也吃着东西。
管家苏顺拿着干粮递给苏贵文和李三娘,说道:“二郎你们也吃点东西吧!”
就在大家正在休息时,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铜锣声。没等他们明白怎么回事情,就听见有人喊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苏贵文一听大吃一惊:“这是遇到劫道的了!”
府兵们唰的就站起来,拿起长矛大刀,围成一个圈,把苏贵文一家子护在中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董如海叹口气说:“唉,谁知道呢?眼下只能先保平安吧!你三哥王策的这些朋友这次可是帮了大忙了!”
杜周问道:“二哥,依你看,等女皇驾崩了,这李家人还能重新的当皇帝吗?”
董如海说:“这肯定了。女皇的子女还是姓李呀!其实只要咱们兄弟平安比什么都好!咱管他谁当皇帝呢?那都是他们的家事。”
杜周一听,闷了一下:“倒也是。也不知道大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土堡。”
两个人忧心地聊着时下局势,感到前途黯淡。
四月中旬,苏贵文被提升为桂州长史,他踌躇满志地带着家眷和仆人前往桂州上任。
苏贵礼和苏贵文的几个儿子按照南北东西起名。苏贵礼的大儿子名叫苏定南,小儿子叫定中;苏贵文的几个儿子依次叫做定北、定东、定西。苏定北今年刚满十五岁。他骑在马上,一路上兴奋地说说笑笑。
这天上午巳时六刻左右,一家人顺着官道走到一座大山底下,看见前面道边有一个小亭。苏定北就对父亲说道:“大人(唐时官话称父亲为大人),我看咱就在这亭子里歇会儿,再赶路。”
连续走了一个多时辰,确实也是人困马乏了,看着也快到桂州城了,苏贵文就说:“好吧,就在这儿歇歇,吃点儿喝点儿,我们再继续赶路。”
七八辆马车就停了下来,女儿慧娘、二儿子苏定东、三儿子苏定西都下了马车,来到亭里休息。苏贵文和夫人李三娘在一边笑呵呵地看着几个孩子开心地吃喝。苏定北却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吃着干粮。府兵们靠着马车,也吃着东西。
管家苏顺拿着干粮递给苏贵文和李三娘,说道:“二郎你们也吃点东西吧!”
就在大家正在休息时,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铜锣声。没等他们明白怎么回事情,就听见有人喊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苏贵文一听大吃一惊:“这是遇到劫道的了!”
府兵们唰的就站起来,拿起长矛大刀,围成一个圈,把苏贵文一家子护在中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