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谁知真患难 忽悟大光明 (1 / 5)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第八十九回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下午,论战继续。吕四娘得到亲友团的支持,小宇宙爆发了,一上来就“之乎者也”抛出三大质问:
其一、华夏诸侯夷狄者则夷狄,夷狄华夏者则华夏,华夷之分乃文化之分,此话应由第三方公证或者后世评说,满清自己鼓吹自己是华夏正统、中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谓自吹自擂,恬不知耻。
其二、清廷鼓吹自己继承华夏正统,兴盛汉学,实际是以汉制汉的治国策略,麻痹汉人,故而无视《孝》经,强制推行剃发令,移风易俗。
其三、满清如何中国化?大兴文字狱,列禁书,改历史,逼迫文人钻进古籍里考据,研究出来一点东西还得讲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点学术成绩也是仰仗皇恩浩荡才做出来的,所以,满清兴盛汉学不过欺骗天下人而已。
范昭听得一愣一愣的,在红儿的帮助下,才弄懂吕四娘的三大质问。为方便读者,异史氏完全翻译成21世纪的大白话中文。
红儿见范昭锁眉深思,知道吕四娘三问的厉害,义不容辞力挺自家相公。红儿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解错了。周朝是分封制,周天子为华夏诸侯共主。这一句应该理解为:统领土地至江河的诸侯,皆是天子的下臣。”吕四娘道:“哦,‘之’在这里作‘之于’解?”红儿道:“是,诸侯统率有‘土’有‘滨’就包含‘水陆’了。”吕四娘点头道:“有见识,你一个小丫头,难得有这样的学问。”红儿道:“咱们范家,诗书继世。我身为少爷的侍婢,自然要知书达礼,识文断句。”吕四娘笑道:“适才你家少爷还听不太懂我说什么。”红儿道:“少爷要准确理解前辈的话,当然得小心求证。”
红儿给范昭赢得时间,范昭理清思路,道:“圣人之学,当教化四海。前辈是否同意,华夏诸侯夷狄者则夷狄,夷狄华夏者则华夏?”
范昭设下陷井,想利用步步提问,引吕四娘于彀中。
吕四娘微一蹙眉,并不直接简单回答,道:“真汉学知行合一,并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是满清兴盛原原本本的汉学,而不是大兴文字狱,利用权力篡改汉学,我也愿意认可。朝廷所为,你是知道的,这正说明朝廷心虚。乾隆严查伪稿案,搞得人心惶惶。一代明君就应该闻过则喜,正己正人,而不是用铁腕手段整治臣民。孙嘉淦聪明,知道乾隆做不了唐太宗,他自己就不想做魏征了,明哲保身。你说,满清要的汉学是什么样的汉学?”
吕四娘如此反问,范昭顿感头痛。在清朝末年,革命党正是以此言论作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之一。
吕四娘见范昭哑口,遂自问自答:“满清皇帝需要的是奴才一样的汉臣,忠君无极限,谏君要小心。这样的汉学,不过是欺世愚人的玩意,有,不如没有。”
绝对不能退让。范昭道:“前辈所言,有失偏颇。适才,小生婢女曾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解错了。试问,何为真正汉学?孔孟之道,后世鸿儒各有见解。或许,满清皇帝做得不够好,弊政祸国殃民。自古人无完人,我们可否认为这是夷族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得允许人犯错误。前辈说了,满清自己鼓吹自己是华夏正统,有失公允。那么,前辈矢口否定满清,是否也有失公允呢?满清立国已逾百年,犹不见衰,满清是否为华夏正统,满清皇帝汉化到什么程度,还得后世评价。”
吕四娘默然。白华道:“你们这样争论,十日十夜也别想争清楚。”范昭拱手道:“还请山人指教。”白华道:“满清立国已有百年,至于今人评价还是后人评价,都不是问题。争议满清是否为华夏正统,从文化上讲,得看满清是否继承汉学。何为汉学?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判断标准就模糊。所以,山人建议你们先说说,何为汉学?统一标准后再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