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生活 > 都市生活 > 鉴宝无双 > 第491章 锔活秀,瓷盘银钉 (5 / 9)

第491章 锔活秀,瓷盘银钉 (5 / 9)

        同时,锔钉打得也很艺术,并没有完全依照裂隙打成近似一条直线,而是打成了一个月牙形,还根据位置用了大小和宽窄不同的锔钉。

        而且这些锔钉不是普通的铁钉铜钉,而是银钉。

        如此一来,方形的青花底款,和月牙形的银锔钉还真有点相映成趣的感觉。

        锔瓷这个活儿,何时出现,不太好考证,但干这个活儿的,开始只是下九流的行当。只有穷人用的瓷器碎了,不舍得买新的才会请锔匠打上锔钉继续用,所以锔匠肯定也赚不了多少钱。

        但这的确是门手艺。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和锔钉的发明应用,奠定了锔瓷行当的基础。

        而这件盘子上锔瓷的活儿,可不是街挑子那种普通的手艺。用了银钉不说,活儿也很细,还有一定的艺术构思。

        锔瓷行当的空前繁荣,就出现在清代的乾隆朝。

        分成了常活和秀活两大类。

        常活也叫粗活,说白了,就是修补生活用瓷,工艺简单,材料单一。

        秀活也叫行活,那就是在锔瓷的时候有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是专门为王公贵族、达官富豪的高端瓷器服务的。甚至有的瓷器并没有实质损伤,却通过秀活来弥补某些形制上的不足或者胎釉画片的细微缺陷。

        秀活所用的金刚钻非常小巧,而锔钉的材质也各式各样,除了金银铜锡之类的,还有“花钉”,锔钉本身就是一件小艺术品。

        这也让锔瓷正式进入了古玩行。锔补、镶嵌、镶包······工艺丰富,技法精湛。这样的锔匠高手,也在各类匠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倭国,锯瓷艺术也是被古玩行认可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