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生活 > 都市生活 > 鉴宝无双 > 第665章 饭店古玩事件 (2 / 4)

第665章 饭店古玩事件 (2 / 4)

        “在北宋徽宗年间啊,河南一处名叫清凉寺的村子奉旨建窑,形成了一个窑场,规模很大,基本占用了一个村子。全国瓷器的能工巧匠聚集于此,终于烧成了大名鼎鼎的汝瓷。当然了,说是村子,其实是因为建立汝窑窑场才形成的村子······”

        他正说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服务员端来了他们加的一笼包子,居然顺口问道,“老板,您说建这个汝窑如此兴师动众,怎么只烧了十几年呢?”

        光头男不由略略一怔,没有立即回答,却反问道,“小伙子,你也知道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谁不知道?”服务员撇了撇嘴,“北宋汝窑的兴起,正是在我们南方越窑衰败的时期。”

        光头男一听,哦豁?可以啊!

        其实呢,这个服务员也就知道点儿皮毛,耍两句嘴皮子可以。因为这家饭店老板是个古玩玩家,尤其擅长瓷器,手里还有几件越窑的好东西呢。他都是从老板那里听来的。

        吴夺暗自笑了笑,出来吃个饭,还能看个“古玩小品”,有意思。

        实际上,汝窑并不是北宋才有,唐代就有了,不过那时候自然都是民间窑场。

        宋徽宗时期,是正式设置了“官窑”窑场,基本上就是供宫廷御用,只有“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只有御用汝瓷,才是真正的精品。

        至于为什么只存在十几年,是因为宋徽宗设置之时,本就是北宋末期;因为金兵入侵,宋室南迁,汝窑被毁了。

        本来窑址毁了也不打紧,但是核心技术也失传了,这就完犊子了。

        后来的元明清时期,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一直在尝试复烧北宋“官窑”汝瓷,但是却都没有成功。明代宣德仿汝窑,清三代仿汝窑,和真品都比不了。

        所以,北宋汝窑才会如此珍贵。

        吴夺听了一会儿,差不多也该走了,于是便叫来服务员,说要打包几份早餐,一并结账。

        拿好了打包的几份早餐,吴夺起身要走的时候,饭店里又进来一个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