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生活 > 都市生活 > 鉴宝无双 > 第802章 当年御赐,今漏地摊 (1 / 5)

第802章 当年御赐,今漏地摊 (1 / 5)

        提及清代官窑,就不能不提唐英。

        清代御窑厂,有四任“主管”最为有名,号称四大名窑。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

        臧应选是康熙官窑早中期的“主管”,郎廷极则在康熙晚期,创烧了大名鼎鼎的“郎窑红”。

        而年希尧是年羹尧的哥哥,主要是雍正时期的御窑厂“主管”;因为年羹尧的事儿,他受到过牵连;但是雍正很喜欢他,很快就没事儿了,而且还升官当上了内务府总管。

        年希尧之后,便是唐英。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的大动作不断,他已经收拾了年羹尧,圈禁了隆科多;签订《恰克图条约》,推行官话······

        这一年,有一条看起来似乎很平淡的圣旨:

        唐英,内务府员外郎衔,驻JDZ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唐英是半路出师,之前没搞过瓷器,但是到了御窑厂之后,他很快和工匠们打成一片,坚持不懈掌握了瓷器的要领。

        不过,他之所以最终有这么高的成就,也和之前的两大基础有关,首先他是个文人,还搞过文学创作;再者他以前在内务府也搞过画样的,美术功底了得。

        雍正崩了,乾隆登基之时,唐英已经是个高手了。

        但是乾隆依然不满意。

        如乾隆十三年,太监传旨:此次唐英进呈瓷器仍系旧样,为何不照所发新样烧造进呈?将这次呈进瓷器钱粮不准报销,着伊补赔。

        吴夺曾经看到过这一条史料,当时他一看就明白了,唐英之所以进呈“旧样”,不照“新样”发货,肯定是“新样”烧废了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