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大明庶吉士 > 第三章 眼下的困境 (1 / 4)

第三章 眼下的困境 (1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之后几天,沈秋虽然时不时有让另外几人无法理解的言辞。

        总体来说,还算应对得宜,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他自己面对的局面差不多捋清楚了。

        如今是正德十五年十月初。

        二月这群进士们通过会试,留下来等待三月廷试。结果明武宗正德皇帝南巡未归,所以只能延期到他回来为止,毕竟天子门生,天子不在算哪门子门生啊!

        沈秋清晰的记得,明武宗崩于正德十六年,就是他从南京返回后不久。接下来就是武宗无嗣,迎立嘉靖皇帝,在之后不久就是大礼议。

        想到这里沈秋倒吸一口凉气,大礼议,这可是中明以后大事件啊,和他孙子万历的国本之争一样影响深远啊。

        读明史时,沈秋有很明显的感觉,大礼议后整个明朝的官场风气大变,而且不少优秀官员废弃不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首辅杨廷和的长子,杨慎。他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那首被放在《三国演义》开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被后人反复传诵。

        而自己身边这几人身份沈秋也搞清楚了,当初跳下水救自己的人叫黄佐,字才伯,广东香山人。

        伸手摸自己额头的那位,姓蒋名诏。南直隶苏州人。

        另一位姓侯名廷训,字孟学。浙江温州蒲岐人,与沈秋是同省进士。

        门口喊住沈秋的那位老儒,姓张,字秉用,号罗峰。同样也是温州府人。

        其中罗峰先生最传奇,年轻中举。之后七次赴京会试,全部名落孙山。正德十五年这一科终于是会试及第。此时的这位罗峰先生已经四十六岁,所以面对沈秋这种年少际遇,才多了那些感慨。

        多少人穷极一生求而不得,少年人却不珍惜,旁观者怎么能不心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