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 第一百三十章 珞珈论道 (3 / 3)

第一百三十章 珞珈论道 (3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或许有。”

        “凡是有灵体之人,在久远的修行中,都曾经修练到出神期第三重,这才拥有了灵体。而拥有灵体之人,时空界的修行已经圆满,灵体可以选择不同的时空进行转生。我们在这一世的修行不过是乘愿而来,完成灵体尚未完成的心愿,至于能修行到什么境界,全看本源的安排和自身造化。”

        ~~~~~~

        遍布昌国海域一百余座岛屿的三万两千余名居民自从九月初确定要移民,这次移民可不是到别人屋檐下面讨生活,而是配有火枪去抢地盘,这样的生活实在让这些海盗极为向往,甚至有一些海盗还起了拥兵自立的想法。昌国是没法呆了,翁山、岱山、衢山三岛上沈家守的固若金汤,在整个昌国海域,沈家就象一座大山压的这些海盗喘不过气来。但是到了几千里外的海外,沈家就算再强大,也鞭长莫及,李老黑、刘四他们有枪,我们也有枪,只要过上几年,立稳脚跟,那海外岛屿便是我等的天下。

        十一月初二开始,这些移民便陆陆续续接到通知,让于十一月初五之前带好金银细软,前往黄兴岛东侧的庙子湖岛待命。庙子湖岛地势平缓,乃是黄兴岛的势力范围,为黄兴岛及附近岛屿供应足够的粮食,如今因为大军开拨,庙子湖岛上早已被沈氏集团平整出一大片空地,并划分了各岛屿安营扎寨的范围。对于这些将要移民的海盗及家属而言,虽然比起在各自岛屿上的生活艰苦许多,但这也将是有数的好日子了。一旦出海远航,船舱拥挤不说,连食物和淡水都要定量供应,到了海外,人生地不熟,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全得靠自己来建设、打拼,说起来是有一些浪漫,但对亲身经历者而言,那将是充满汗水和鲜血的回忆。

        十一月初四,沈方、王寿光、刘四、李老黑、金樾等人率领二千名海军、一千四百名陆军来到了庙子湖岛。为了准备此次的远洋航行,沈方专门让张船首修建了四十艘四千料的海船,其中二十艘专门用来运输昌国这三万两千余名及台州、泉州两地一万余名先遣队员;另外二十艘则是装满了各种机器、牲畜、材料、补给。

        此次远航不同于沈氏航运公司以往的远洋贸易,乃是征服、掠夺、抢占地盘。自从沈氏集团在昌国内部开始募集先遣队员开始,便有象张展鹏、苏小乙这样的年轻人踊跃报名,由沈氏集团直接管理充当地方保卫部队的先遣队员就高达三千人,同时还有两千余名各种工匠被暂时抽调前往台湾、吕宋等地,带领先遣队员们建立基地据点。

        庙子湖岛的天然港湾已停满了大大小小各式船只,大的有上千料,小的只是能乘坐几个人的小渔船,因为将要去新的岛屿生活,许多移民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过去,各式各样的家具、物件堆满了船仓,看上去不象是去征服,反而象是逃荒。沈方皱着眉头看了一圈,他以为自己已经想得够细,准备够充分,没想到他低估了移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居然在一艘一千料船只上面,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磨,连石磨之类的东西都能搬到船上,各种木制家具就不用说了,柜子、箱子、床,把一艘艘一千料的船只全部占满。

        沈氏集团移民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召开。

        庙子湖岛最宽阔的一片区域,乃是沈氏集团为海军、陆军、先遣队员和工匠的驻扎之地,沈方的营帐就在这片营地的最中间,营帐之中已亮起数十根胳膊粗细的蜡烛,将营账照耀地亮如白昼。

        枸杞岛大当家乌建元、徐公岛岛主贺宾实、大鱼山岛主孟高远等人乃是此次移民中推选出来的首领,其余大大小小的岛主虽然也在营帐之中,但是他们与邀请来的二十名移民代表一样,只是带得耳朵和眼睛,帐内林立的沈氏集团亲卫队员,虽然并未刻意地针对这些人,但是背后的火枪,腰间的配刀无时不在提醒着他们所处的地方和他们的身份地位。

        李老黑和刘四两人已经私下将这些岛屿按沈方所说的六四比例分好,对于这些移民而言,台湾和吕宋都是极远的化外之地,充满了毒瘴、野人、海盗,分不出什么好坏,被安排到哪里自然也无所谓。只是几个相熟的岛主希望分到一起,几个互相看不顺眼的岛主希望分到不同的海域,对于这些请求,只要不是太过分,李老黑和刘四两人自然无有不允。

        乌建元和贺宾实一直以来都有争执,这次乌建元被分到吕宋,而贺宾实被分到台湾,两人现在已知道,今后便天涯相隔,此生或许都无缘相见,一时之间倒似忘了曾经的恩怨,频频饮酒,说些不要钱的过年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