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棉花战争 (2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此时从文臣列中站出,开口言道,“臣司马光有话要讲。”
“哦?司马爱卿有何高见?”柴勐笑道。柴勐素知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见他打断自己和沈括的对话,倒也不以为忤,前些日子,司马光还献上《通志》八卷,以《史记》为主,编成《周纪》五卷,《秦纪》三卷。这部书的时间是从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封起,到秦二世三年,秦朝灭亡为止,阐述历代兴亡,将相得失,倒也是治国之良臣。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仁德十九年进士。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震动京洛之事。胜吉十二年沈括高中进士时,司马光时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是当时殿试阅卷官之一。沈括见自己的阅卷师出列,便后退一步,以示尊崇。
“沈括之言,抽丝剥茧,发人深省,其应对章程虽也是惯常之法,但也可以见其关心政务,精于吏事,但为聚民心而行征伐之事,实非社稷之福也。微臣于癸卯科殿试也曾细细看过沈括之《平边齐民论》,禁绝边民和西夏互市、修建堡垒的主张,微臣深表赞同,胜吉五年,微臣任职河东时,便在边境修建堡垒以防西夏,但微臣却不同意沈括擅兴边事的鲁莽之举。河东猛将郭恩领厢兵五千攻击西夏,结果大败而归,郭恩畏罪自杀。我大周不得已与西夏议和,每年互市交付西夏粮食二十万石、精铁两万斤、丝绢五万匹。若我朝能够绝市以弱其势,筑堡以防其劫掠,长久之下,西夏必成疲弱之师,我大军自可西进攻占兴庆府、尽取河套、河西之地。”
“九月初二,西夏劫掠我延安府、庆州四县,所为者不过棉花之物,因棉花不便运输,才裹挟边民运送棉花而去。棉花之物,我大周产出甚丰,若以西夏所需之棉花抵精铁、粮食,既保存了我大周的实力,避免边境再起战火,又可使百姓不至流离失所。一次劫掠,我大周损失财货何止百万贯,实在经不起太多的损耗。眼下,还是我大周休养生息之时,切不可贪一时之功,而惹大祸。”
“一味退让,只怕会助长党项人的威风,却不知我大周何时能收回河西之地?”柴勐叹一口气言道,“欧阳爱卿,沈爱卿著有《平西齐民论》,司马爱卿于十年前也献上了并州举人刘邕所著《边议》十卷,两位爱卿均为务实守成之忠臣,但关于西夏边事各有章程,一主张全面进攻,以战定边,一主张徐图谋之,以守定边。你身为我朝大司马,却不知有何高见?”
兵部尚书欧阳修出列言道,“回禀陛下,党项人李元昊于仁德十九年反叛我大周,建西夏国定都兴庆,仁德二十一年三川口之战、仁德二十二年好水川之战、仁德二十三年定川寨之战,三战皆大败我军。至此河西走廊尽归西夏,至今已二十八年。我大周三战皆负,既非将士不奋勇报国,也非文官贪生怕死,实乃党项人有三支精锐铁鹞子、步跋子、泼喜军,无往而不克。每战接敌,泼喜军的旋风砲纵石如拳,阻我兵势,而后铁鹞子突阵,待突破我军阵型后,步跋子再夹杂在铁鹞子后面趁势杀入我军军阵,我军阵既破,则败局已定。沈括《平西齐民论》虽有对付铁鹞子、步跋子、泼喜军的战术,但毕竟未曾实战,而我陕西六路安抚司的禁军又与党项三支精锐有很大差距,故臣以为司马光之见甚妥,非坚城雄堡不足以抵西夏。”
“朕之西军甲兵三十万,每年耗钱以千万贯计,难道至今仍不能与西夏相抗?”
“回陛下,步跋子、泼喜军倒也罢了,步跋子擅长山地战,我西军将士也能吃苦,毫不畏战;泼喜军的旋风砲虽利,但必竟只有两百余匹,难免顾此失彼;铁鹞子却是由近亲贵族子弟组建的世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些世兵,长期磨合,战斗力强;而且各自为战,互相辉映,些许损失并不会伤其根本,铁鹞子悍不畏死,人与马相锁,既使身死也不会坠马,保持冲击队形。我军与其对冲,难有胜算。”
“沈爱卿,你意下如何?!”
“回禀陛下,臣早已有大小投石车、扭力抛石机、各式床子弩及神臂弓的图纸和样品,经过训练后的西军,可在与铁鹞子、步跋子、泼喜军相抗中不落下风。”
“沈副使,你这新式武器利用守城、攻城,而不适用于野战,敌骑倏往忽来,只凭利器而无机动之骑兵如何可挡?”司马光不客气地质问道。
“回司马学士,括愿练新兵,以五年为期,必可建功。”
“就只怕纸上谈兵,书生误国!”对于这个学生晚辈,司马光倒也没有客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