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 第十一章 再见!东京。 (3 / 5)

第十一章 再见!东京。 (3 / 5)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沈括轻笑起来,“王匠首,你说得没错,转塘与织造司相比,在技术方面还是有竞争优势的。”

        “但是,我还是不主张把宝压在织机上面,还是在宣州时我和你说的,要不断地设计制造新机器,不仅仅是纺织,还包括炼铁、烧窑、造船,都需要大量的新式机器。京城给内侍省供应染料的王寅就设计出一台比原来提高效率不止十倍的印染机。二浦官坊这件事儿,我倒是想把最新的织机、纱机卖给他们,然后我们做足够的配件,按期收维修费,这样也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那岂不是成了我们给内侍省做工了?”

        “不算是,要知道,维修一些水力车机、纱机、织机,徒工就能干好,我们的匠人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研究新技艺上。”

        “那我们的收入就减少了。”

        “比起独家买卖,生意肯定不如,但是独家买卖,我们根本吃不下。与其等着被蚕食,不如转为制造机器,让更多的人来做这个生意,不管他们赚不赚到钱,我们肯定赚到了。”

        妙啊,王寿光心里充满了震撼,他们吃这碗饭的,一直以来都讲究留一手,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结果导致技术发展非常缓慢,在认识沈括之前,他使用的还是几百前老祖宗留下的技术,做的也是流传了几百年的物件。认识沈括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木匠可以做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新机器,而这些新机器就象摇钱树,聚宝盆,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白银、生产铜钱。而沈括今天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他何必一味地保密?想要,高价卖给你,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机器、新技术,只要尝到了新机器的甜头,内侍省之类的大商人就会不断地购买新机器。这样,就不是转塘为内侍省打工,而是内侍省及大商人为转塘打工。更妙的是,内侍省和其它商人们还象占了个大便宜。东家这个计策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就算是被人看破,也不会有任何后患。不过,东家的计划是建立在技术可以不断地发展进步基础之上的,王寿光想了想沈括和沈方的创举,立刻定下心来。

        “东家,好手段!”王寿光由衷地赞道。

        “不过,制造机器可也不是转塘庄园的重点。”

        “哦?!”

        “转塘庄园,首在农桑,马上就该准备春耕播种了,这些时日,我把以前写的农耕纪要修改更新了一部分,除了水利、建垄、间作、轮作外,增加了一些农作物搭配的设想,更新了一些农具的生产工艺,总之,如果能做到桑、稻、渔、畜同时发展,土地的肥力保持良好,才可以真正地兴农富农。如果农田的产出提不上去,我担心在纺织兴起后,会有大量的土地改种棉麻,别处倒也罢了,江南水乡绝不能变成棉麻产地,这就需要增加土地的综合产出。让土地一年的产出数倍于棉麻,这样能保证粮价的稳定。”

        “东家的视野永远离不开天下万民,就是朝中的相公,也不过如此吧?!”

        沈括哈哈笑了起来,“王匠首言重了,朝廷考虑的可比我全面多了。西贼、北夷屡犯边关,军中士兵多缺乏训练,士人好文采轻实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加上各地灾祸此起彼伏,山贼海寇蜂拥而起,若没有文相、富相和我老师的辛苦维持,哪里有这繁荣昌盛的锦绣河山?这些农桑细务虽不紧急,但有备无患,或许在发生动乱之前便可消除于萌芽。所以转塘庄园之作用,在以商业养农业,通过各种试验,找出适合江南水乡的富农之路来。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租种转塘庄园的佃农们按部就班地播植稻谷,这种观念要转变啊,首先是转塘庄园自己的观念就得转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