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欧府献宝 (2 / 6)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不是,我在想娘亲!”王可儿低声说道。其实,王可儿有一半在想她去世两年的母亲,但毕竟还小,母亲的印象越来越淡,反倒是沈方哥哥在她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她认识沈方也有一年半了,她也知道别的孩子都不喜欢和沈方玩,因为沈方根本就是个榆木脑袋,不会说话不会笑。但是她更知道,那是他们没有见识到沈方哥哥的本事,沈方哥哥只有在做他喜欢的木工手艺时才会和正常孩子一样有说有笑,而沈方哥哥做的玩具,比爹爹做的更加精致,用爹爹的话说,就是天才。
这辆大车附近有不少护院家丁看护着,而车队领头的牛车上,却只坐着一个人。
王寿光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反复想着沈括临走时给他交待的事情。
说起来,这批跟他迁往钱塘县的匠人里面,负责做水力车机和独轮车的不到三十个,其它的有铁匠、窑匠、砖瓦匠、纺纱匠、织机匠、炼油的、磨米的,甚至还有五个船匠。按沈括的的设想,是想利用水力机械对以前的手工业进行更新替代,然后产成品通过河运运往江南江北各大码头。
沈括作为东家,不但包吃包住,还给每个匠人每月一贯的工钱。那一千亩地除了建房、建厂房外,有一半土地会租赁出去种植各种农作物,沈括还要求他将各种农作物进行间作,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而租种土地的佃户不需要交税,只需要按规定进行耕种、养护、收获即可。佃户可以自行贩卖产出,也可以由东家收购包销。
对于他个人,沈括给了他三成的收益,无论是水力车机、独轮车,还是未来的砖厂、窑厂、铁厂,所有产出收益,他都可以分到三成。想到这里,王寿光心里一阵火热,一边庆幸自己跟对了东家,一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被信任,东家把整个转塘庄园托付给自己是因为在“万春圩”的那段日子里,自己充分展示了才干和忠诚。
既然东家如此信任自己,那么一定做出个样子,他相信水力车机的出现,会改变很多人,他也会跟着东家赚很多的钱。
王寿光在通往钱塘县的路上展望新生活,而沈括此时已到达了东京开封府,这座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从芜湖到京城有一千三百余里路,远比从芜湖到钱塘远的多,但沈括一行乘坐的是轻便马车,而王寿光一行考虑到沈家小郎君、小娘子年岁尚小,每日行走不多,见站即歇,反倒是沈括先行到达目的地。关于王寿光的想法,沈括却没想那么多,他买的那一千亩地,根本不求有什么收获,只为把想实施的,想试验的,托他人之手实现,而自己省却了大量的时间,估计有这么两三年的尝试,他就可以得到农作物间作的规律,界时,他便可以刻版刊书,让天下老百姓不再辛苦劳作,而收获无多。
虽然欧阳修作为自己的老师,一再要求自己放弃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也很谦虚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话说的再好,文章写的再漂亮,遇到灾年也不能当饭吃,北蛮、西夷来了,也不能挡刀枪。当然这种想法,他是绝对不敢在老师面前流露,被当众喝斥事小,估计会被干脆逐出门户,眼不见心不烦。
沈家三世为官,在京城自然有不小的府第,平常也有十来个管事仆从,还有沈氏旁边弟兄在此居住。沈家一行三架马车驶入院中,在后院安置停当,管家沈四早已备好酒席,旅途困顿,一夜无言。次日晨起,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在后院正堂召来管家沈四,询问这一两年京城的情况。
“二老爷,城中六个辅子,今年收益两万三千贯,只独轮车一项便销了两万台,进项一万五千贯,主要还是供不应求,王匠首那边派来二十个师傅,带着徒弟加班加点做,也做不出更多。现在整个京城有三家作坊贩卖改良后的独轮车,虽然用料粗劣,容易损坏,但价格只卖到我们的一半,所以抢了一大半市场。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淮南西路有四成从我们这里进货的商家转向其它作坊。铁器铺子进项三千贯,两个布匹铺子进项两千贯,两个杂货铺子除独轮车外进项两千贯,宾来酒楼进项一千贯“,沈四这两年有些显老,头发、胡须均已花白,但气色尚好,将沈家在京城各店铺的经营情况逐一道来,没有一丝磕绊。
“恩,今年的收益有些高了,不知多少人盯着,给下人们吩咐下去,收敛一些,别中了其他人的圈套。“沈括淡淡地说道,自从沈括辅助沈披完成了治圩工程,并使家庭获利甚丰,沈披就渐渐地将家族家业的经营权交付到沈括手上,而沈四这个用熟了的管家,也被沈家兄弟派到京城担任大管家。
“遵命。“沈四垂下头去回道。
“官场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