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 第三十四章 耽罗国师 (2 / 3)

第三十四章 耽罗国师 (2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真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方儿。”付蕙娘叹声道。

        “我相信方儿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看人何时看错过。”

        “那倒是,只是希望不要拖累沈家。”

        张天端点了点头,他心里明白,这造反之事,只要沾点边,哪里能洗脱干净,所以除了教内核心兄弟外,连那些天官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来历,自己在众人面前呈现的身份是蜀西南古月山出世的剑客张胜,而那真正的张胜早在他建立光明圣教之前,便被他一剑送到了西天。

        ~~~~~~

        光明城驻扎有东胜军、南利军、西开军、北边军四军共二万四千人,其中有两千人是光明圣教起事以来的骨干,人人习得武艺,对圣教忠心不二。每军编排有十部,以天干为序;每部编排为十二队,以地支为序;每队编排四个小队,以四季为序。每小队十二人,设小队长、小队副各一人。所有的军将、部校、队尉和小队长均由光明圣教教众担任,其中东胜军、南利军、西开军、北边军四军的军将分别由李昊穹、史景龙、武源、吴启四名天将担任。而原先俘虏过来的禁军与厢军的将校们无论出身和年龄,一律充做小队副或直接当大头兵。

        此军制与大周王安石变法中的减兵法、将兵法暗合,是由宋初等归降而来的知州们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与光明圣教的教众实际情况定下的章程,因俘虏畏死,只求温饱,推行起来倒是十分轻松,连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牙将也俯首听命,何况一般的禁军、厢军。

        经历了大半年的建设、训练、思想改造,明教新兵们逐渐熟悉了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对于造反这条出路已不再抗拒和抵制,对于当新军所得到的福利也乐得享受,这时,摆脱生死抉择的原禁军、厢军牙将校尉们便不再甘于位居人后,充当队副或普通的新兵。他们不敢明着串连对抗,纷纷引用光明圣教的教规章程向各军部申辨,辨称自己的武艺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可以为圣教立下更大的功业等等。

        对于原先禁军、厢军牙将校尉积极参与光明圣教大业的行为,早在光明圣教的预料之内,并有专门与此情况相对应的查验与审核部门军情部。宋初因其在密州叛乱时的表现,被圣主特别提拔为军情部的尚书。

        军情部的衙门就在光明城内城临近光明宫的一处院落,内有尚书一人,郎中两人,主事四人,部员十六人,主管着光明圣教在大周四州势力、在耽罗国势力,以及太周各州县、周边各藩国的情报收集整理工作。下面有各种线人数以万计,每年经手的费用高达四十万贯,在光明圣教内部也属于实权部门。

        腊月二十九,光明城内城里的其它衙门早已放假,军情部却全员在岗,大周各州县、大周周边各国的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经过三次筛查,才会将重要的消息整理眷写清楚上呈至圣主。而所有消息,无论轻重缓急、真伪存疑都需要建档备查。军情部的工作事关光明圣教核心机密,所用之人全是于圣教有功之人,赵大桥、赵明达这两位密州之战的幸存者,因粗通文墨,识得几个大字,来到耽罗后,便被分派到军情部担任最初级的部员。

        赵大桥、赵明达和另外六个部员在一个房间里面办公,房间里的炭火上面温着一壶老酒,两个部员围着炭炉边取暖边议论近几日光明城内的新鲜事儿。而另外几个部员则在抄录着尺许厚的书信。赵大桥和赵明达的工作比较简单,将各地来的信件拆封验看,按类别分别放入不同的竹筐,然后由其它部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筛查,只有三次筛查都通过的书信才需要眷录成册提供给主事,而主事大人自然会将概略形成折子提供给尚书大人宋初,最后直达圣主面前。

        “六叔,您看这封信,负责密州调查工作的潘大人来信了。”赵明达举着一封信,正是由潘平负责核实的密州籍禁军、厢军牙将校尉的信息。“这些官军,还没有当两天兵,就想当官了,真以为咱们圣教和官军一样,当了官就能享福了?!”

        “明达,也不能这么说,那些当军官的,也不全是贪生怕死之辈,多数和我等一样是穷苦出身,当兵打仗也只为吃口饭。”赵大桥一边看着手中别州的调查回信,一边用木制的假手翻开另一封信说道。

        “密州籍这三十二个军官里面,倒是只有三个是乡绅富户家子弟,其中还有一个其堂兄在京城做官,看来这个人是没有希望被提拔了。”赵明达一边快速浏览,一边随口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