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 第九十七章 防患未然 (3 / 4)

第九十七章 防患未然 (3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起初我想的是用钢铁和玻璃做一个玻璃宫殿,如今有了水泥,倒不如一步到位,用钢筋混凝土和钢化玻璃做一个宫殿,这样更加坚固,而且官家见了必然心喜,说不定便会提拔重用王知县。”沈方笑道。

        “二公子说笑了,现在我只愿能安安稳稳在昌国为沈氏产业做些贡献即可,可没有升官的想法。”王孝锡苦笑道。

        “这步枪之事,倒是我大意了,原以为那黄俊义乃是一个粗人,没想到观察倒还仔细。”沈方说起了正事,“明日我就和李老黑说,让他们把新兵营迁到衢山岛,整个衢山无关的人等全部迁到岱山或翁山,先让黄俊义这样的有心人绝了窥视的念头。”

        “至于我爹爹那里,把现在的情况如实相告,我爹自然有应对之策,李老黑那边得增加一些人手,多生产一些步枪和铅丸,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便会来人进行查验。步枪的枪管也不必再加膛线,这样既使流入西夏或北辽,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那岂不是射不准了?!”王寿光奇道。

        “你们是见识过有膛线的步枪,就认为步枪应该有膛线,应该射这么准。你们知道吗?没有膛线的枪叫滑膛枪,威力不比步枪小多少。而且没有膛线,不需要旋转,便不必非得用较软的铅或铜,用铁丸也可以。我猜官家必然会命工部和兵部的官员们来昌国学习造枪的技艺,正好将滑膛枪和铁丸推出去,虽然射程只有二百步,但造价低了很多,适合禁军大量装备。”

        “如果工部和兵部学会了制枪,用不了多久,西夏和北辽就会学会制枪,那我们大周的禁军便危险了。”王寿光对将造枪技艺传到昌国之外有些不舍。

        “岳丈大人多虑了。我大周禁军擅防守,西夏和北辽骑兵犀利。如果敌我双方用滑膛枪来对攻,肯定防守之人占便宜更多一些。大周禁军武勇不输于西夏和北辽,我大周的国力、人力又远胜于彼,既使用一个大周禁军换一个西夏和北辽士兵,我们也绝对不亏。”

        “那也不如让我大周独享步枪的威力!”

        “当然!现在只希望官家和朝廷能守住秘密了。”

        胜吉十九年八月初五,沈方一声令下,李老黑和金樾的军队便乘上四千料的海船驶向衢山,连同无数泥瓦匠和船匠、木匠、铁匠。有了四千六百士兵的防护,衢山的安全便有了保障,正好将大部分兵工厂迁往衢山,进行米尼步枪和纸包弹的持续生产。

        此次随同泥瓦匠驶往衢山的还有一船船的水泥、钢筋、细沙和石子,王总头带着手下的匠人不仅要为士兵们建造永久性的兵营,还要为沈家军建造陆军军部、海军军部及险要位置的堡垒。兵营全部采用两层砖混结构,一个连队一栋楼,并配了一个小院。而两军军部则修建成四层楼,王总头画了一个建成后的示意图,从外表看上去方方正正,在沈方看来,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可是李老黑、金樾他们却觉得很新鲜实用,也很庄严大方。

        在两军各自的训练场,除了用钢筋水泥制作的各种攀爬障碍物外,沈方还特意让修建了不少单杆、双杆供士兵们平时练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