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五代十国 > 赤闽 > 九十四、狮子香炉 (1 / 6)

九十四、狮子香炉 (1 / 6)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作为唐末杰出的名士和诗人,徐夤同多数文人一样,附庸权贵的同时,内心又隐着清高孤傲,这徐夤依附王审知为官作仕,执行公务起来,常得低调谦卑从事,这使得他常觉不得志,慨叹颇多。日久之后,便觉得王审知克勤克俭,对他也是礼待略简,于是他就找了托词,拂衣辞任而去,转而到泉州依附泉州刺史王延彬,因这王延彬也同好诗赋,因此,徐夤与他兴趣投好,十分相融,这王延彬每每出行便邀他一同游玩,诗词吟唱,酒乐同欢,深受礼遇十余年。

        王延彬弱冠之年早承父之命,在泉州建招贤院,按纳徐夤之流,更是引来了韩偓、崔道融等一大批中原流亡人士前来成为幕府谋臣,一时泉州人才济济,文事活跃。他执掌泉州军政大权,政通人知,五谷丰登;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多发蕃舶以资公用,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引进各种海外的香料、金银器等商品,促进民生发展,不再详表。

        而身在福州的王延翰同样也是弱冠之年,辅佐王审知也有声有色。只是较之泉州王延彬的相对独立的治郡能力,王延翰的才干要略逊一些。身为盐铁发运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年纪轻轻就大权在身,还被赐紫金鱼袋,也是人中龙凤。

        何为紫金鱼袋?原来自殷周朝代以来,官仕贵族就有佩玉的习惯,汉代又有佩带虎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为避先祖李虎的名讳,于是就废止虎符,遂以“李鲤”同音,改用鲤鱼形的鱼符,来代替过去的虎符。并把鱼符作为实用的符契,可以用作合符、出入宫廷的凭证;又沿古代佩玉、佩印的习惯,规定五品以上官必须随身佩带鱼符,为了装鱼符,又相应地颁发了鱼袋,鱼符就逐渐为皇上赏赐的物品,凡受赏者都可以佩鱼袋。

        唐代规定,三品官以上官服是紫色,四品、五品服是绯红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此即为唐代章服制度。这官员佩鱼符、鱼袋,是为了“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级别是金制成的,普通官员以铜制成,鱼符上面刻有他们的官位和姓名。

        这王延翰作为盐铁发运使巡官,除了盐务意外,平日还掌管炼铜制铁的工坊生产,时常在汀州、福州、泉州各地的工坊巡查,监督各地的生产。

        这一日由他监造的铜鎏金狮子香炉,终于赶制好了,运到他的府邸。这狮子香炉通高十二寸,炉口径六寸。香炉盖似倒扣的鼎形,上蹲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狮口微张,狮身中空,狮口身空通到香炉内与炉身内部相连。熏炉口呈五瓣葵形,其腹部铆接五个兽面蹄足作支架,甚是好看。

        任内明见到这个香炉,就问道:

        “翰儿,这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

        “娘,这是熏香炉。我给取名叫‘狮子香炉’。”

        “你竟有此雅兴,铸造这样的香炉?”那任内明对着香炉左看右看笑道。

        王延翰取了一炷檀香,用烛火点燃之后,置入香炉内,盖上狮子炉盖,就见那香气缓缓从狮子口内喷涌而出,袅袅升起。然后对着自己的母亲说:

        “燃一柱檀香,你可见熏香,从狮口散升,既有奇妙趣巧之境,又有静心定神之乐。”

        在唐末的福建,随着福州甘棠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海外贸易发达,外来的香料主要有檀香、沉香、榄香、安息香、乳香、郁金香、阿末香、降真香等品种。随着新香料和佛教传入中国,禅宗佛教和焚香文化一拍即合。唐末外海大量檀香,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佛教鼎盛的唐代社会,这些香料被唐人用于雕刻佛像,建造寺院之楼阁、佛塔,制作装佛像的圣盒、僧徒所持之锡杖等佛教圣物,还是寺院僧人、百姓礼佛,常烧之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