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郭子仪 (2 / 5)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哎!”素有酷吏著称的严安之的口气竟也似乎有所松动,他审理过的犯人极多,甚至很多穷凶极恶的匪徒只要听到他的名字便吓得瘫成烂泥,但眼前这个郭子仪竟毫无惧色,自己即将人头不保,还惦记着为两个非亲非故的孤儿开脱死罪。
但他顷刻间又恢复了理智,说道:“郭子仪,本府定然秉公审理,绝不徇私枉法,他二人是死是活,大唐律说了算,圣人说了算!”
这番话理正辞严,郭子仪也不得不折服称是。
严安之随即将郭子仪收监,听候发落,而后核对口供,整理卷宗,上奏御前。
“新科武状元郭子仪包庇杀官要犯,已被免官收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在东都洛阳迅速传开了。
许多人在两个少年的量刑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二子诛杀朝廷命官,毫无疑问应按《永徽律》以杀人罪正法,郭子仪包庇纵容凶手,同罪当斩;有的则认为,二子杀掉草菅人命的杨万顷实在是替父报仇,符合“孝烈”的传统礼法,应当得到宽恕。
后一种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中书令张九龄等人为代表的大儒和士人阶层,并受到了许多淳朴百姓的赞同。
经过一番漫长的争论,天子李隆基毅然否决了首席宰相张九龄的意见,他说道:“国家设法,期于止杀。各伸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人?展转相仇,何有限极!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宜付河南府杖杀!”
自此,张氏两位少年被判绑缚市井杖杀!一时洛阳轰动,行刑当日,洛阳城内万人空巷。
后来,善良的百姓可怜这两个家破人亡的孤儿,将他们的尸骨收敛葬于邙山之中,还故布疑冢,以防杨家派人挖掘尸骨报复……
然而,关于郭子仪的定罪,却又一次在朝内掀起轩然大波。
信安王李祎、忠王李玙、宰相张九龄以及王忠嗣、薛讷、裴旻等大臣均认为郭子仪虽然有罪,但事出有因,宜从轻发落。首先,他本人并未行凶,而即便本人供述曾殴打上官,但并无确凿证据,况且当时杨万顷正欲行凶,故此郭子仪有救助孤贫之功;至于毁灭现场,当晚天降大雨,现场已遭严重破坏,也无法证明就是郭子仪所为,更何况他身有官爵,按律可以免官抵死。
最重要的是,诸人都起了惜才之心,因为一个“包庇纵容”的罪责诛杀一员猛将,实在可惜。
一时天下物议汹汹,连诗仙李太白都写诗劝谏天子法外施恩,更惹得士林中不少人为郭子仪喊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