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大明与道 > 第222章 边境事件 (1 / 3)

第222章 边境事件 (1 / 3)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袁崇涣所带的西征军,以三万多汉军主力,加上三万满族军队。汉军分为二个总兵,祖大寿和吴襄,二人即是总兵,也是师长,各带二个旅的精锐骑兵。

        吴襄在另一时空中是逃跑将军,但吴襄和祖大寿都是能力较强的智将,打顺风战或在优势兵力下打胜战很在行,袁崇涣也能驾驭二人,下属的旅长也是按袁崇涣的意思而任命,军队袁崇涣完全能指挥,只是带有一点家庭性质,而不全是家族兵,众将也愿意为大明在疆场上立功。

        满族兵自成一个系统,由济尔哈郎带队,也带了三万大军随袁崇涣行动,还有几千满族兵随部落族民运动。

        袁崇涣是文官出身,对治理社会也在行,加上西蒙省区域人烟稀少,在崇祯十一年之内的基本上稳定的局势,到崇祯十二年开春之后,向西部边境区域进军并想乘机进入准噶尔盆地。

        袁崇涣有点象后世美国的麦克阿瑟,有立功的机会,就会抓住,并不用等朝庭或参谋部的意见。

        当时瓦剌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部分,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部落由于进攻青海地区被李信和孙传庭的大军打败,余部逃回了天山北疆。土尔扈特部落西走西方,也不在天山北疆。绰罗斯是准噶尔部的前生,正在与杜尔伯特部和其他小部落整合,处于兴盛的前期。

        瓦剌诸部落,先前在当时当地是一个强大的部落群,遇到精锐的大明军队加上前清军队,当时瓦剌部落无力对战,被明军很快就攻入了准噶尔盆地,打散了部落。

        袁崇涣还是老方法,先是派使节劝降,瓦剌诸部肯定是不会听别人的指挥,战争不可避免,袁崇涣也代表大明军队进攻,汉兵还基本只是战,没有大肆屠杀,满族兵则按原来的习惯,战争胜了,也把人杀光,东西抢光。

        对于满族兵的屠杀方式,就是汉兵中的祖姓兵可吴姓兵也有不忍直视。问题是满族兵只是降明,受袁崇涣节制,不能干涉具体行为。满族兵也感到北方作战总是这样,只是按习惯行事。满足族兵在西征的一路来都听明将指挥,也算做得很好了。

        大明军队的主要职南是平叛,是对那些自持武力,唯我独尊的力量进行平定,需要打拉多种方式,不能实行残酷的屠杀。满族兵则对有的野女真部落都实行屠杀,除了被抓走的人,剩下的下都杀光,东西都抢光。

        满族兵的作法上报到朝庭时,朝庭也感到棘手,崇祯也感到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处理蒙族满足族的事务。

        崇祯先令袁崇涣,少让满族兵参战,让满族人先到准噶尔盘地的北部生活。让满族人先把生产技术学好,自己生存必须以自己的生产为主,别人的支援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抢劫是强盗行为,不可能合法存在,更不可能长期存在。

        袁崇涣与崇祯谈话不多,但与皇太极交往较多,深知这个对手,也许最了解的还是最主要的敌人。袁崇涣也按皇太极的方式处理满族兵和对蒙古人的事务。

        崇祯清楚,另一时空,后来还出现了卫拉特法典,能用法律来管理众部落,是部落国向世俗国转变的重要特征,且不论法律内容如何等级化,但蒙古人自己向世俗转化的步伐,值得参考。

        现在距离准噶尔汗国兴起还有段时间,距离卫拉特法典出现更久,没时间等待,乘瓦剌诸部落还没发展起来,平定各部落较易,还是要利用时机,希望前方将士能很好的掌握军队的政策,不要留下太多的隐患。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