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两宋元明 > 回到明朝做仁君 > 第六二六章 皇帝即底气的源泉 (3 / 5)

第六二六章 皇帝即底气的源泉 (3 / 5)

        这种情况他也听说过也见过,当初皇帝就讲过,这是一种团结利益集团最好的方法。

        对于本地百姓来说,官僚资本集团就是最好的领导者。

        对于本地的读书人来说,他们都是读书上的前辈,对自己有提拔之恩。同时还给过自己很多好处,帮自己照顾家人、给自己田地和钱,甚至媳妇都是人家帮忙娶的。

        在这些人看来,他们都是天下最好的人,在本地的声望甚至比朝廷都要高。皇帝说一句话未见得好使,他们说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好使。

        甚至是几代人攒下来的名声。朝廷要动这样的人,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一方面证据不好收集,另一方面则是在当地动手很容易引起当地的民乱。即便是最后把人抓了,很可能也会把朝廷的名声搞臭了,甚至会让朝廷失去一个地的人心。

        这也是官僚资本捆绑的目的所在。当然了,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稳固根基、培养人才。

        传统的地主或许在这方面投入差一些,他们更多的是压迫。可是对于官僚资本来说,他们在这方面投入向来都是舍得的,毕竟自己下面的人也是自己家的人才来源。

        能读书的,跟着家人去读书;不能跟着读书的,就学着做买卖。家里面的伙计、掌柜的全是本乡本土的人出身,这样的人用着放心。

        他的家人还在自己家乡里,有什么事的话还能拿捏得住。这也是官僚资本主义集团发展成乡党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毕竟在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这个县,一切的一切都是官僚资本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就是最难对付的一种情况。

        王用汲看了一眼董大宝,迟疑了片刻说道:“能不能联系那些人?”

        王用汲嘴里面的那些人,其实就是皇帝养的外务府和那些到处散布流言的人。

        他想找到那些人,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人家干这个事是专业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