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唯一标准 (3 / 4)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天聪)七年,(黄台极)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豪格)疏言: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击之。八月,略山海关。
看到没有?
螨清开国的诸贝勒不是军事白痴。正面攻不下,他们不会绕到你后面捅你吗?而山海关能不能被绕后?崇祯二年的战事表明,这不是个事。
同理,宁锦防线能不能绕后?能啊,宁锦防线的背后就是山海关。你绕到后面攻山海关!后面有两百里的辽西走廊的人力、物资作为支撑。
王在晋辩解道:“可以在永平设重兵驻守为第二道防线。”
李邦华只觉得这句话满是槽点。那为什么不以宁锦为第一道防线,山海关为第二道防线呢?白白放弃辽西走廊的土地,这是个什么脑子?
崇祯懒得再和王在晋废话,道:“此番奏对,玉绳(周延儒),你在邸报上登出来,天下人、青史自有评说。朕用孙先生之策。王在晋,你出去!回头去学习班报到。”
历史用铁的事实证明,宁锦防线的坚固。见证了孙承宗、袁崇焕在天启末年的功绩!是他们挡住了建奴的步伐!
所以,王在晋这种货色,提了一个看似美好、省钱,实在毫无战略目光的防御战略,这能叫行?
明末的辽东经略从杨镐开始,前后不下十余人。为何后人给出的评价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皆以盖世之才治辽事。为何不见王在晋的踪影?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在晋心中愤然,很不服气,但无可奈何,天子都叫他下去,不再听他的言语,还要报复打击他。“臣遵旨。”
温体仁站在人群中,对王在晋友善的笑了一下。
且说,京城之中攻讦孙承宗、袁崇焕的风波,在王在晋面圣,进了温体仁的“忠君爱国学习班”之后,声量陡然的变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站内容更新可能不及时,请在上方扫码下载app阅读最新章节,本站域名也可能随时无法访问,下载app永久可以免费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