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清史民国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311章 行署外的交易 (3 / 5)

第311章 行署外的交易 (3 / 5)

        栅栏内,姓长萨哈连向蓝布帐幕里的三位官员打千行礼,口中道:“姓长萨哈连向诸位大人问安!”

        此时巴尔克村所有人都低头俯首,大气都不敢喘。只见萨哈连摘下凉帽,单手托在怀里,双膝跪地,叩首三次,从怀里掏出本姓本村的人丁名册,拖长音禀报道:“赫哲族萨姓本年向万岁爷御贡~~”

        随着萨哈连的长音,场内芦笛和口弦琴声开始奏响,三个官员恭恭敬敬的站起身,掸袖扶帽,面南而跪,三叩首之后才起身准备接贡品。

        萨哈连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族人手中依次接过贡品,传递到一位官员手中。与此同时,站在旁边的一名笔帖式对照贡品清单宣读:“上等御用紫貂皮二十张,上等黑貂皮二十张,上等御用海东青十只,上等鳇鱼骨二百斤,上等木变石九十九块,腌制白鲑鱼一百尾......”

        贡品递完后,奏乐声也就停了下来,三个税官各自回到座位上坐下,刚才那名笔帖式则捧着萨姓的人丁名册,逐个唱名。

        凡被念到名字的人,都要上前缴纳一张貂皮,这就是贡貂,跟刚才部族进贡是两回事。

        最先被念到名字的还是萨哈连,接下来就是各家村民,一户一张黑貂皮,负责检查的官吏逐件拿到手中,检查有无损坏,质地优劣,以确定品级;之后再放到三位税官跟前过目。

        等到全族人都缴纳完人头税,接下就是赏乌林。

        作为姓长,萨哈连得到的是由江宁织造制作的蟒缎一整匹、白绢四丈五尺、妆缎一尺八寸、红绢二尺五寸、家机布三尺一寸;毛青布两匹、白布四丈;棉花二十六两。零散毛青布四匹,手巾高丽布一丈,三尺绢里子两块,帽子、腰带、靴、袜折合毛青布二匹,梳、篦各一个,针三十根,包头一块,带子三副,线三绺,棉缝线四钱,纽子八个,蒙皮革小匣子一个。

        其他村民赏毛青布二匹、高丽布三丈五尺、妆缎一尺三寸、红绢二尺五寸,衬衣、裤子(所需)毛青布各一匹、白布各二丈;棉花二十六两。零散毛青布二匹,手巾(所需)高丽布五尺,三尺绢里子二块,帽子、腰带、靴、袜折合毛青布二匹,梳、篦各一个,针三十根,包头一块,带子三副,线三绺,棉缝线六钱,纽子八个。

        当整个程序进入到赏乌林的时候,原本那进贡时的肃穆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互相攀比着朝廷的赏赐、讲解用途,评论布匹的质地好坏,栅栏内外又恢复了嘈杂。

        满清的官员也不斥责,都是各忙各的,三个税官则是喝着茶,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场面。一众官员在白天接受完贡物,赐下乌林后,晚上就回到江边的庐船上休息;等到第二天再来一遍。

        当巴尔克村的人带着清廷的赏赐,兴高采烈的回到自己的营地时,乌坎贝和瑟尔丹已经在其他部族里转了一圈,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就在此时,两个索伦人打扮的边民走了过来,笑呵呵的跟萨哈连行了抱礼。开口道:“听说你们这里有一种一划就能引火的神奇木棒,我们想换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