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时空 > 清史民国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七百三十二章 玄贞观内定方略 (1 / 4)

第七百三十二章 玄贞观内定方略 (1 / 4)

        几天后,也就是1794年7月16日的中午,赵新和邓飞一同抵达了开原县城,随行的还有整个东线司令部指挥部。怔

        目前北海军的两个团已经越过铁岭,在距离盛京以北三十多里的蒲河北岸修筑工事。另外还有三个团沿着辽河北岸向西而行,将清军设在辽河北岸的诸多要塞城堡一个个拔除。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占领奉天以西百里的巨流河驿站,并在辽河西岸布防,以防止盛京清军向广宁方向逃跑,同时阻止北面由科尔沁和喀喇沁组成的两万骑兵对奉天的支援。

        当一行人骑马抵达开原城北的安远门时,兴致颇高的赵新提议到城墙上转转,邓飞欣然同意。

        开原在明代以前其实是叫“开元”,金代隶属咸州路,元代隶属东京行中书省,行政建置级别非常高。明洪武二十一年,大明统一东北地区后,这里就成了大明腹里,为避朱元璋的名讳,改“元”字为“原”,故而由此得名。

        当时的开原城是辽东都司北路参将的屯兵城,地位尤为重要,统辖开原、中固、铁岭、凡河、懿路五城和二十一堡,并且还负责镇守明长城最北端的六个关。那个著名的“三万卫”,从洪武二十六年以后就设在了开原。

        明末辽东地区屡遭战乱,许多城池都被严重破坏,残破不堪,开原城也是一样。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东巡的时候,看到城墙如此残破,便拨付十几万两白银重新筑城,历时三年完成。新城大体沿袭了明代的旧址,城门也沿用了之前的名字。

        北海镇打下宁古塔后,盛京方面为了早做防御,又将两丈四的城墙加高到了三丈,加固了三座角台和24座炮台;同时将原本四丈宽的护城河向外拓宽到了五丈,水深也超过了三米。然并卵的是,在清廷看来固若金汤的堡垒面对北海军炮火洗城墙,啥用都没有。

        赵新走上城头,遥望北面从威远堡到英额门一带的丘陵犹如巨蛇连绵起伏。东南横亘着千里长白山余脉,林木繁茂;西面则是波涛滚滚的辽河,宛若银龙一般,向南奔流。他不禁感慨道:“顾炎武曾说这里是控临绝徼,翼带镇城,居全辽之上游,为东陲之险寨。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怔

        邓飞点头道:“是啊!辽东的北大门。这地方可是个宝地,要矿有矿,要粮有粮,老陈他们有的忙了。对了,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开条运河,把辽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连起来?”

        赵新想了想,果断的摇头道:“别折腾了,先把路修了才是正经,以后铁路连过来就好了。而且这辽河也不好应付,隔几年就得来一次水灾,不花大力气整治,往后就得没完没了的赈济。满清滚蛋了,这个包袱只能咱们来背。”

        邓飞呵呵笑道:“这不正好。打下盛京,让那几万俘虏修路修河堤去!”

        有清一代,整个辽宁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历史上从乾隆元年至清末的175年里,辽河流域的水灾共发生了294次,俗称“九河下梢,十年九涝。”

        跟黄河的问题差不多,东北境内的各条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特别是辽河、大小凌河下游,因泥沙沉积河床不断抬高,极易泛滥。

        水灾一来,跟着的就是粮食危机和大疫。清末东北地区土匪横行,其中固然有其他社会背景和经济因素,可频发的水灾也是匪患出现的主要催化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