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七回 战后(三) (1 / 2)
不说城外大营,索承庆暗酿商机。回看敦煌城内,这一晚的延福殿中,却是一片凄凄惨惨,直不忍言。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只两日,张承奉便要将长女、次子送入回鹘联军大营。王长女、甘泉郡主张柔儿年方及笄,温顺体贴,正是氾王后亲爱之时,要送与那回鹘王子和亲;次子张庭旻,年方八岁,亦是李妃的心肝宝贝,却要远赴异乡为质子。
两双母子在殿内呜咽,张承奉背着双手站在殿外。空旷的中庭里,但见内侍米和儿,穿过长安殿偏门,一溜小跑了过来,噔噔噔爬上台阶,冲着张承奉拜了下去,说道:“大王,老相国传过话来。大王属意以张良真为和亲正使、亲善使,相国以为甚妥,若是张使君常驻甘州,也可妥善照料王次子与甘泉公主。此外,老相国举荐以罗盈达任副使。”
“老相国说,罗镇遏使允文允武,颇得其长兄风采,与张使君同使甘州,最为妥帖。”
张承奉颔首道:“孤与老相国想到一起了,张使君、罗镇遏可回来了么?”
“二位今日俱已回返沙州,都在万年殿递了帖子候见,因大王这两日有言不见臣下,所以回家候着了。”米和儿回答道。
“着人署发教文,以二人为正副和亲使、正副亲善使。明日一早孤王于长安殿召见,后日送他二人出使。”对于罗盈达的任命,张承奉亦有所思。张文彻一旦辞位,罗通达则成为了孤相,其在军中也颇有建树。沙州诗云:“番汉精兵一万强,遮收遏后与罗公。”便是赞扬罗通达的统军之能,此等出将入相之人,一旦成为独相,不得不防其生出异心。
若再有其弟罗进达、罗盈达等人帮衬,于张承奉眼中,罗通达确有制君权臣之患。故此未雨绸缪,先把军中大将罗盈达调离。现下罗盈达镇守的紫亭镇城,是除了玉门军城外、位属第二的边城重镇。将其调出,一则剥离罗氏军权,二来这紫亭镇遏使之职,亦可加恩与别姓家门,可谓一举数得。至于另一个罗进达,身为文臣,留在罗相身边,暂无大碍。
米和儿应了一声喏,又说道:“老相国传话说,回鹘人对王府使官、瓜州刺史的人选多有要求,原先与大王商议之人,或难通过,只看大王有何坚持,相国将竭力周旋。”
“孤王知道了,明日一早再说吧。”张承奉拂袖着米和儿下去,转身走回殿内,一旁的大王子张庭昂说道:“父王,让浑教头陪二郎去吧。有浑教头在,没人敢欺负姐姐与二郎!”
张承奉走到中堂的紫檀宝椅坐下,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又不是去打仗,浑教头去做甚。你有这份同心不错。勿理会旁的,只管好好跟浑教头学艺。”
又对氾王后、李妃说道:“良真大兄已经回来了,良真是柔儿、庭旻的伯父,孤让他陪着两个孩子去甘州,在删丹先待上两年再看,有良真大兄照看,你们不必如此担忧。”
氾王后收了哀声,轻言说道:“大王有心了,有张使君常驻甘州,是极好的。只不知这一去,我们母女,还有李妃母子,何时还能再见。”
张承奉轻轻敲打着扶手,说道:“柔儿好说,不过半月路程,两三年间,回趟门应是常情。”沉吟片刻,又道:“至于庭旻,想来过个三五年,与仁美、狄银分说一番,回来探亲总是能成的。”稍稍安抚二妃,然则内心却是一声长叹:“庭旻吾儿,只怕只有为父死了,你才会被送回故土,然后与你兄长争位吧。”这番心里之苦,却不能与家人分说。只能睁睁地看着八岁年纪,还懵懵懂懂的张庭旻,心中苦辣酸涩,难舍难分。
想到此处,又联起来别的,张承奉着人将米和儿重唤了进来,问道:“氾大郎依旧没找着么?”
米和儿躬身回道:“微臣无能,还是没有大郎的消息。”心内盘算,还是觉得此刻多说两句,让王上有些预感为好。稍上前一步,米和儿小声说道:“不过,前日筛到一个骑卒,自称见到大郎坠马,微臣还在查实。虽不敢妄言,但多日未能寻到,大郎恐有不测之虞。微臣万死,还请大王、王后勿要太过悲伤。”
其实过了这些日,心中早有准备,张承奉黯然说道:“王后至亲,再怎么,也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继续找寻吧。”米和儿顿首退下。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只两日,张承奉便要将长女、次子送入回鹘联军大营。王长女、甘泉郡主张柔儿年方及笄,温顺体贴,正是氾王后亲爱之时,要送与那回鹘王子和亲;次子张庭旻,年方八岁,亦是李妃的心肝宝贝,却要远赴异乡为质子。
两双母子在殿内呜咽,张承奉背着双手站在殿外。空旷的中庭里,但见内侍米和儿,穿过长安殿偏门,一溜小跑了过来,噔噔噔爬上台阶,冲着张承奉拜了下去,说道:“大王,老相国传过话来。大王属意以张良真为和亲正使、亲善使,相国以为甚妥,若是张使君常驻甘州,也可妥善照料王次子与甘泉公主。此外,老相国举荐以罗盈达任副使。”
“老相国说,罗镇遏使允文允武,颇得其长兄风采,与张使君同使甘州,最为妥帖。”
张承奉颔首道:“孤与老相国想到一起了,张使君、罗镇遏可回来了么?”
“二位今日俱已回返沙州,都在万年殿递了帖子候见,因大王这两日有言不见臣下,所以回家候着了。”米和儿回答道。
“着人署发教文,以二人为正副和亲使、正副亲善使。明日一早孤王于长安殿召见,后日送他二人出使。”对于罗盈达的任命,张承奉亦有所思。张文彻一旦辞位,罗通达则成为了孤相,其在军中也颇有建树。沙州诗云:“番汉精兵一万强,遮收遏后与罗公。”便是赞扬罗通达的统军之能,此等出将入相之人,一旦成为独相,不得不防其生出异心。
若再有其弟罗进达、罗盈达等人帮衬,于张承奉眼中,罗通达确有制君权臣之患。故此未雨绸缪,先把军中大将罗盈达调离。现下罗盈达镇守的紫亭镇城,是除了玉门军城外、位属第二的边城重镇。将其调出,一则剥离罗氏军权,二来这紫亭镇遏使之职,亦可加恩与别姓家门,可谓一举数得。至于另一个罗进达,身为文臣,留在罗相身边,暂无大碍。
米和儿应了一声喏,又说道:“老相国传话说,回鹘人对王府使官、瓜州刺史的人选多有要求,原先与大王商议之人,或难通过,只看大王有何坚持,相国将竭力周旋。”
“孤王知道了,明日一早再说吧。”张承奉拂袖着米和儿下去,转身走回殿内,一旁的大王子张庭昂说道:“父王,让浑教头陪二郎去吧。有浑教头在,没人敢欺负姐姐与二郎!”
张承奉走到中堂的紫檀宝椅坐下,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又不是去打仗,浑教头去做甚。你有这份同心不错。勿理会旁的,只管好好跟浑教头学艺。”
又对氾王后、李妃说道:“良真大兄已经回来了,良真是柔儿、庭旻的伯父,孤让他陪着两个孩子去甘州,在删丹先待上两年再看,有良真大兄照看,你们不必如此担忧。”
氾王后收了哀声,轻言说道:“大王有心了,有张使君常驻甘州,是极好的。只不知这一去,我们母女,还有李妃母子,何时还能再见。”
张承奉轻轻敲打着扶手,说道:“柔儿好说,不过半月路程,两三年间,回趟门应是常情。”沉吟片刻,又道:“至于庭旻,想来过个三五年,与仁美、狄银分说一番,回来探亲总是能成的。”稍稍安抚二妃,然则内心却是一声长叹:“庭旻吾儿,只怕只有为父死了,你才会被送回故土,然后与你兄长争位吧。”这番心里之苦,却不能与家人分说。只能睁睁地看着八岁年纪,还懵懵懂懂的张庭旻,心中苦辣酸涩,难舍难分。
想到此处,又联起来别的,张承奉着人将米和儿重唤了进来,问道:“氾大郎依旧没找着么?”
米和儿躬身回道:“微臣无能,还是没有大郎的消息。”心内盘算,还是觉得此刻多说两句,让王上有些预感为好。稍上前一步,米和儿小声说道:“不过,前日筛到一个骑卒,自称见到大郎坠马,微臣还在查实。虽不敢妄言,但多日未能寻到,大郎恐有不测之虞。微臣万死,还请大王、王后勿要太过悲伤。”
其实过了这些日,心中早有准备,张承奉黯然说道:“王后至亲,再怎么,也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继续找寻吧。”米和儿顿首退下。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