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武侠国术 > 独孤无欢之百里花坊 > 第六十章蟒蛇渡劫 (2 / 5)

第六十章蟒蛇渡劫 (2 / 5)

        现在看来时过境迁,也许吴家不会再有机会,但是老太婆留下的族规,终究还是很有远见的。至少我们族人一旦融入社会,也会是社会的精英,不会是纨绔子弟之辈。

        独孤无欢感慨道:“生不逢时,也是时运不济!若是太平年间,老太婆也许会母仪天下,靠智慧和美貌流传千古。我说这话也许对吴门不敬,但毕竟老太婆曾经进过宫里,也曾一睹天颜,见过崇祯皇帝。

        只是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崇祯皇帝无心女色,才误了老太婆陈圆圆的才华。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智慧,也是命运使然。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吴家却是个好事,因为老太婆没有被崇祯皇帝喜爱,后来才遇到了平西王吴三桂,因为遇到了吴三桂,老太婆才和吴家有瓜葛,也才会用自己的智慧,保留了吴家最后的血脉。”

        吴天佑说道:“人人都说历史自有公论,可谁了解真实的历史?即然历史典籍是人写的,每个作者必然有他的喜爱和厌恶。谁能保证他们的记载就是实事求是?所以先祖所为是对是错无法评说,看站在谁的角度去看。

        想我先祖吴三桂,将门之后,武举出身。为清庭履历战功,平定农民起义,攻克缅甸,擒南明永历帝。为大清做出不世之功。可最后还是落得千古骂名,甚至波及老太婆陈圆圆,认为她是红颜祸水。

        人不在其局,无法了解局中之事。当年先祖吴三桂打的清军丢盔卸甲。若不是感激清政府对自己的恩德,一举打过长江,中国历史可能早就改写了。

        一切都成为过去,功过自有后人评价。是是非非几人能弄清楚?无非是茶余饭后的笑料。何必当真,也无法当真。真相总是在少数人心里,大众平民哪里能知晓的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过眼烟云,镜花水月。何必认真,何必当真啊!”

        独孤无欢说道:“老伯:你是站在吴家的角度去看,可是如果从大众的视角去看,毕竟吴三桂有过背叛明朝,又背叛清朝的经历,世人对其有微言,也是在所难免。不管什么原因,人生应当以大义为主,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老伯:你不要生气,我只是实话实说。”

        吴天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活到如此年龄还不知道事情的对错曲直吗?先祖吴三桂毕竟是我的先祖,我不便评价。至于你们如何看待他们,包括老太婆陈圆圆,我只希望你们站在公平的角度去看,不要被留言蒙蔽。

        杨家将流传千古,老令公杨继业两狼山一战,撞死在李陵碑前。故事流传的太广,杨家将被广为称颂,可是潘仁美又有何罪?

        潘仁美本是百战名将,赫赫战功,胆识过人。却被演义成奸诈嫉妒的小人,千古唾弃。冤枉也不冤枉。众口悠悠,谁能封住这悠悠之口啊?

        所以对于我的先祖,不管被人如何评价,我都不会在意,我在意的是我们吴家子孙的未来。与其为过去舌辩众人,不如为未来做些打算,毕竟老天对吴家网开一面,我们我家没有断子绝孙,血脉得以传承。”

        吴天佑又说道:“先祖吴三桂不是没有机会,他当时不但是总统天下水路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还是云贵阴兵总统帅。

        手下有十万阴兵,指挥军队和阴兵的信物就是一把96斤的金背砍山刀。9这个数字在易经中为老阳,6这个数字,在易经中为老阴。96斤的金背砍山刀意味着统领阴阳重兵,所以这把金背砍山刀作为统帅信物。

        当年隔江望北时,很多下属建议打过长江,灭了清王朝。即使使用阴兵也在所不惜。可惜先祖还是在意清庭的恩宠,提出建议想隔江而治。并没有动用阴兵,因为阴兵所到之处,百姓都会有劫难。先祖吴三桂不想祸及百姓。因为考虑百姓,最终功败垂成,落得个吴家几乎灭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