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现实 > 社会乡土 > 迷途风雨夜 > 第六章 (1 / 3)

第六章 (1 / 3)

        迎喜背起破包,朝着回家的方向,耷拉着脑袋不停的走着。路过老宅子时,他转过头轻轻的扫了一眼,然后点上一根烟;迎喜能感觉到自己心在剧烈的跳动,年龄也不小了,同龄的人家里有三轮车、四轮车可以务农,农闲时还可以开着三轮车贩粮食、贩羊、和外界商人交往;有个摩托车也不错,在县城里出租,每天有现金进到口袋。走着想着,一幅幅不同的画面不停的在脑海中翻转着。一路上见到车就招手,问一下车往哪里去,能捎多远就捎多远,反正回家的路途也不是很遥远,赶在天黑前肯定能到家的。

        回到家里,玉红在,正是寒假,也刚好赶上村里刘家娶媳妇;全村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老年人聚在一起,有说今年山里哪里哪里雨水好,草茬好,可以承载多少只羊,几家可以搭伙换着去放。中年人的话题就比较多了,我家今年买了个四轮车,是东方红牌子的;我家的四轮车是运城牌的,这个车力量好;这个车省油,这个车上坡厉害......另外一帮中年人在一起大声的讨论着明年种什么农作物最赚钱;今年刘家种的土豆,平均一亩收入3000块;李家种洋葱,一亩收入3500块;张家种小茴香,收入6000块,这时大家就认真的讨论起这个小茴香。香料,不怕卖不出去,产量也不错,价钱也不错,这东西就是太霸道,种一年小茴香,它能把地的营养吸个精光,第二年啥粮食都种不成,种了就会死个大半;唯一不死的还能让地缓过来的就是紫花苜蓿了,苜蓿消耗土地营养少,还能喂牲口,大家一致表示赞同,同时还在计划着如何倒茬播种......

        讨论的正欢,赵家尕爷进来了,赵尕爷在村上老一辈人里面,年龄不高,辈分高,人也聪明,老牌高中生,账算得好,前些年是村上的文书;这些年又是搬迁又是搞新农村建设,所以乡上和村上举荐并经村民选举后,当上了村长。和政府谈判、村民谈判是一把好手,为红鞍村这些年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很多力量,所以在村上的威望非常高。再加上尕爷的儿子今年以县上理科状元的头衔考上清华大学,村上的人就更加恭敬了,就连以前经常说闲话的那帮人,也对赵尕爷一家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家都主动给赵尕爷打着招呼,他也一一回应着,是个活套人,更喜欢和年轻人钻一个圈里,宣传着新的思维,动员村上的人养猪、育羊、育牛、还有新型养殖,养鸽子、养兔子;乡上的农技员也借此机会,给大家宣传着猪的品种,来自国外的杜洛克、中国自己培育的长白条;杜洛克是瘦肉型品种,4个月最大可以到100斤,在稍加两天就可以出栏;长白条是肥瘦中等型猪,喂正大的饲料,4个月就能育肥到100-120斤重;一个猪除去饲料,能赚到100块左右,10头就是1000块,100头就是10000块了,出栏100头猪就一年不用到外面去搞副业了......宣传着,一些年轻人也在提着问题,今年的猪价钱好,明年的价钱呢?农技员没法回答了,赵尕爷就站出来说:“你今年吃的是麦子,明年吃不吃麦子了?道理是一样的,价钱有高低变化,人们吃肉的习惯会慢慢养起来,谁不爱吃肉?现在的家庭每天吃肉的有几家?每月都吃肉的有几家?天天吃肉,顿顿有肉,活在世上的人谁又不想呢?你们还担心没钱赚吗?”

        这时,又有人在问了,养猪好是好,就是各家的猪圈不好,夏天蚊虫多,臭的很;冬天冷的很;这时技术员就猪圈设计的理念给详细回答着;又有人问了,想干,就是没钱;这时,赵尕爷给大家说:“政府现在有政策,大力推广新技术,让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学习养殖技术,给积极的村民们进行贷款帮扶,并且这些贷款是世界银行划拨的无息贷款,谁想养,年后了就可以准备盖圈舍了。”

        村民们兴奋起来了,尕爷,把我登记上;尕爹,把我也登记上.......迎喜正面走过来,和尕爷正面碰见了,主动说着:“尕爷,我也想养猪。”

        “你这个怂娃,大前年我跑去把高厂长骂了一顿,好不容易才把你安排到砖厂里,刚干的可以了,你就掂不住,还打起人了。”赵尕爷骂道。

        迎喜一句都没敢啃声,低着头觉得很不好意思;赵尕爷继续说:“想做什么,找你爹商量去。”

        迎喜答应赵尕爷后,继续在刘家的婚宴上帮忙干活了。这时,大东跑过来大声喊着:“来几个年轻娃娃,迎喜你也过来。”一会会,五六个年轻小伙子就凑过来,大东继续说道:“娶亲的车快来了,这一次,就把新娘子新郎放进来,我们要把喜客好好的招待一番,男人三杯酒进门,女人一杯酒进门,娃们都听好了吗?”

        “好好好!”大家齐声答应着,也各自有分工,大家分头准备鞭炮、准备酒、准备酒杯等,在大东的安排下,接亲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西北的冬天,太阳落山比较早,这才四点钟,太阳就快要落山了。这时,大家都在焦急的瞅着前面的路,接亲的车还是没有看到。又过一会儿,大东接到了司机师傅的电话,说快到了。大东开始兴奋的大声喊起来:“小伙子们,快些、快些准备,接亲的车马上到......“

        小伙子们各就其位,一辆桑塔纳,一台大东风车驶了过来。桑塔纳跟随着鞭炮直奔装亲的后院去了,甚是顺利。大东风车上的喜客,一路黄土洗尘,干干净净的衣服上粘满了黄土,都想赶紧找地方洗把脸,把衣服整理整齐;到大门口,二三十个喜客,对垒五个把门的小伙;大东开始讲规矩,男的三杯酒,女的一杯酒,喝了就进门;双方言语交错着,探讨着,相互骂着,都知道是规矩,也没人红着脸发火,第一位喜客端起酒杯,敬天敬地自己小酌一点点,结果还是进不了门,大东说:“进肚子的酒才算。”

        这位喜客严厉说道:“规矩是大家定哈地,早干撒去了?”

        “到我们红鞍村了,天地不需要你敬,我们有人敬!”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接着开始争争吵吵,过了十多分钟了,大东答应带头的喜客,再小酌一杯,就可以进门了;第二位喜客端起酒杯,放嘴上一抬头,不知进到肚子里有多少酒,从嘴边溜下的酒把衣领都弄湿了;大家又哈哈大笑了起来!勉强答应,准备放他进来了。就在这打开的小通道放喜客进来的瞬间,后面的喜客集中发力,往前使劲推着,都想挤进大门;小伙子们在这边顶着,这时,迎喜隐约在人群中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楞了一下,就被喜客冲破了防护线,大家都嘿嘿嘿的笑起来。另外一个小伙子调侃迎喜:“你见着大姑娘就成傻子了,都不知道我们的任务了!”

        迎喜没听见大家的埋怨声,上前去给那个特别熟悉的人打了招呼:“你怎么来了?”

        那个女孩害羞的回答:“我堂姐嫁人,我就是喜客呀,怎么不能来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