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迎喜从砖厂出来后,先去到老宅子里,转悠了一会,坐在老院里的石头墩子上,静静的抽了支烟。远远看见有个人开着三轮车在地里干活,迎喜就往那边赶了过去;走近一看是堂哥,上前给堂哥发了一根烟,两个人就谝起来;迎喜说:“不想在这砖厂干了,回家找别的活儿干,厂长看不起我,故意找麻烦把我往外赶.......”
堂哥一边挖红葱一边和迎喜说着话,快到中午,红葱装了满满一车,接着要回红鞍村上了,迎喜顺路回到了家里。几个月没见,父子俩显得很亲热,迎喜和老赵抬着烟,不停的聊着,拉些家常,讨论以后的生活怎么过。迎喜的自尊心很强,给老赵诉说在砖厂里发生的事情,但不承认自己错了,老赵觉得儿子受委屈了,父子俩是一个理。以致于那段时间里,老赵在村里人婚丧嫁娶的宴席上,不断带信骂砖厂厂长,不是个好东西,故意欺负他儿子.....
那个年代,人们在冬天里很少外出去找活干,都宅在家里,热乎乎的炕头,村上村下窜来窜去找点小酒喝,一伙人钻一起打个牌,就这样混着过日子。周围也没有啥好赚钱的活,偶尔有人来找短工,村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那些生来干大活的、可以熬很多天的、拿钱多的、出大力气的活大伙儿才会去抢着干。漫长的冬天,就在这样不紧不慢中度过。玉红上学,老赵父子俩伺候她;寒假了,玉红回到家里,老赵和迎喜就成玉红在伺候了;做饭、填炕、洗衣服都是她;还好,喂牲口这个又脏又苦的活是父子俩轮流着来。
来年春天,老百姓们准备春耕了,迎喜家也不例外,就二十多亩地,也要计划种些收入高的农作物。去年,村上种啤酒大麦的农户收成很好,家家都可以卖上万块钱;今年种什么收入高呢?本该是要讨论的主题了,可为这事儿,父子两干了起来了!
老赵说:“今年全部种啤酒大麦,好好干一年,年底就能买个四轮车回家。”
迎喜说:“去年种啤酒大麦赚到了,今年倒着来,啤酒大麦不是年年能有那么好的行情。”
老赵不停的说:“村上老李今年种了一百亩大麦。”
迎喜顶着:“村上那张尕还种了几十亩甜菜呢!”
“就种大麦。”
“就种甜菜。”
......
这样简单的问题,各种一半不就好了吗?父子俩就这事结下梁子,半天不说话。第二天大早,老赵啥也没说,就找着去换大麦种子了。等迎喜睡醒,种子已经送来,摆放在院里了。接着,还没洗刷的迎喜跑出来开始埋怨老赵。埋怨急了,老赵开骂了:“你这个驴日的,小小年纪就不好好听话了?我种了几十年的地,轮到你嫌弃我了?”
迎喜回击道:“你这老驴下哈地,你一年在地里苦出来的撒成绩?”
......
老赵跑去院墙边上,拿起木叉,冲上来;迎喜顺手拿起扫帚,父子俩就这样干了起来。时代变了,儿子长大了,老赵再倔也打不赢了,被儿子打的浑身淤青;于是病了,逢人便说这个坏怂儿子把他打了、他想去死、不想活了、眼看着还有个女儿没有拉扯成人、哭着、骂着、还幻想着儿子能来认个错。谁知,赵家尕爷追来把迎喜一顿臭骂:“反天造孽的活不应该干的。”迎喜觉得闹心,就负气的走了,又一次离开红鞍村,又一次来到了山里。迎喜知道砖厂已开工,也到过砖厂门口,想进去,看看高馨还在没在?但终究还是没有勇气进去,在经过那个熟悉的山包时,迎喜掏出一支烟点上,静静的站了一会就往南边的青石头沟去了。先到青石头沟里的翻砂厂,进去问了一圈,缺不缺干活的人?从厂里出来一个人,很面熟,看是迎喜,就回应到,厂里的人满员了,等到缺人的时候一定给他带话。迎喜听的很舒服,还在这里混了一顿饭,就跑去另外一边的缸厂了。在这些破旧村子周围,农民们都搬走了,剩下的几个工厂,多少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的活着。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掌柜;也就是老板,都想这里矿产多,可以发财;奈何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产品单一,没有新思想,千篇一律的翻砂的翻砂,烧缸的烧缸,烧砖的烧砖,传统烙印到每个人大脑中已根深蒂固了,都不愿意去多想一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堂哥一边挖红葱一边和迎喜说着话,快到中午,红葱装了满满一车,接着要回红鞍村上了,迎喜顺路回到了家里。几个月没见,父子俩显得很亲热,迎喜和老赵抬着烟,不停的聊着,拉些家常,讨论以后的生活怎么过。迎喜的自尊心很强,给老赵诉说在砖厂里发生的事情,但不承认自己错了,老赵觉得儿子受委屈了,父子俩是一个理。以致于那段时间里,老赵在村里人婚丧嫁娶的宴席上,不断带信骂砖厂厂长,不是个好东西,故意欺负他儿子.....
那个年代,人们在冬天里很少外出去找活干,都宅在家里,热乎乎的炕头,村上村下窜来窜去找点小酒喝,一伙人钻一起打个牌,就这样混着过日子。周围也没有啥好赚钱的活,偶尔有人来找短工,村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那些生来干大活的、可以熬很多天的、拿钱多的、出大力气的活大伙儿才会去抢着干。漫长的冬天,就在这样不紧不慢中度过。玉红上学,老赵父子俩伺候她;寒假了,玉红回到家里,老赵和迎喜就成玉红在伺候了;做饭、填炕、洗衣服都是她;还好,喂牲口这个又脏又苦的活是父子俩轮流着来。
来年春天,老百姓们准备春耕了,迎喜家也不例外,就二十多亩地,也要计划种些收入高的农作物。去年,村上种啤酒大麦的农户收成很好,家家都可以卖上万块钱;今年种什么收入高呢?本该是要讨论的主题了,可为这事儿,父子两干了起来了!
老赵说:“今年全部种啤酒大麦,好好干一年,年底就能买个四轮车回家。”
迎喜说:“去年种啤酒大麦赚到了,今年倒着来,啤酒大麦不是年年能有那么好的行情。”
老赵不停的说:“村上老李今年种了一百亩大麦。”
迎喜顶着:“村上那张尕还种了几十亩甜菜呢!”
“就种大麦。”
“就种甜菜。”
......
这样简单的问题,各种一半不就好了吗?父子俩就这事结下梁子,半天不说话。第二天大早,老赵啥也没说,就找着去换大麦种子了。等迎喜睡醒,种子已经送来,摆放在院里了。接着,还没洗刷的迎喜跑出来开始埋怨老赵。埋怨急了,老赵开骂了:“你这个驴日的,小小年纪就不好好听话了?我种了几十年的地,轮到你嫌弃我了?”
迎喜回击道:“你这老驴下哈地,你一年在地里苦出来的撒成绩?”
......
老赵跑去院墙边上,拿起木叉,冲上来;迎喜顺手拿起扫帚,父子俩就这样干了起来。时代变了,儿子长大了,老赵再倔也打不赢了,被儿子打的浑身淤青;于是病了,逢人便说这个坏怂儿子把他打了、他想去死、不想活了、眼看着还有个女儿没有拉扯成人、哭着、骂着、还幻想着儿子能来认个错。谁知,赵家尕爷追来把迎喜一顿臭骂:“反天造孽的活不应该干的。”迎喜觉得闹心,就负气的走了,又一次离开红鞍村,又一次来到了山里。迎喜知道砖厂已开工,也到过砖厂门口,想进去,看看高馨还在没在?但终究还是没有勇气进去,在经过那个熟悉的山包时,迎喜掏出一支烟点上,静静的站了一会就往南边的青石头沟去了。先到青石头沟里的翻砂厂,进去问了一圈,缺不缺干活的人?从厂里出来一个人,很面熟,看是迎喜,就回应到,厂里的人满员了,等到缺人的时候一定给他带话。迎喜听的很舒服,还在这里混了一顿饭,就跑去另外一边的缸厂了。在这些破旧村子周围,农民们都搬走了,剩下的几个工厂,多少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的活着。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掌柜;也就是老板,都想这里矿产多,可以发财;奈何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产品单一,没有新思想,千篇一律的翻砂的翻砂,烧缸的烧缸,烧砖的烧砖,传统烙印到每个人大脑中已根深蒂固了,都不愿意去多想一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