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幻灵异 > 莫比乌斯警笛 > 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 (1 / 2)

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 (1 / 2)

        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

        指定的“贫瘠区”如同宇宙中一片被遗忘的、规则的戈壁滩。这里的时空结构稀薄而脆弱,能量流不是平缓的河流,而是如同乱窜的、充满静电干扰的沙尘暴。微弱却频繁的规则风暴如同无形的鞭子,间歇性地抽打着这片区域,任何不够坚韧的秩序结构都可能被轻易撕碎或扭曲。环境之恶劣,远超“初萌”所在的那片相对平静的规则荒漠。

        “涟漪之心”悬浮在这片贫瘠区域的边缘,感受着那令人不适的规则乱流,网络内部的评估程序高速运转。时限如同无声的沙漏,已经开始流逝。它们没有时间慢慢适应,必须立刻开始。

        那颗凝聚了它们当前最高智慧的强化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取出。与“初萌”那颗相对朴素的种子相比,这颗强化种子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内部结构如同一颗极其复杂的、微缩的星系模型,无数细小的、代表着不同规则倾向的光点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彼此间通过动态的能量链接构成一个初步的、具备高度复杂性和抗性的网络。

        播种过程需要极致精准。它们必须选择一个规则风暴相对平静的间歇期,并且找到一个区域内规则结构相对“锚点”稳定的位置,作为种子初始扎根的基点。

        机会转瞬即逝。在一次规则风暴的余波刚刚平息,下一波尚未形成的短暂窗口期,“涟漪之心”调动起高度协同的能量,如同最稳定的机械臂,将那颗强化种子精准地“放置”在预先计算好的一个微小的时空结构稳定点上。

        种子接触“地面”的瞬间,其预设的启动程序立刻激活。没有光芒万丈的爆发,只有一种极其内敛的、高效的规则波动以其为核心扩散开来。它那复杂的内部结构开始如同苏醒的精密钟表般运转,无数微小的“规则触须”从种子内部探出,不是向外扩张,而是首先向内、向更深层的规则基底“扎根”。

        这是它们基于“歧路繁花”经验设计的新策略——在贫瘠的环境中,优先建立稳固的“秩序根系”,而非急于展开庞大的秩序场。这些规则根系如同植物的根须,疯狂地汲取着周围稀薄且混乱的能量,并通过内部复杂的转化机制,将其过滤、提纯,转化为维持自身存在和生长的有序能量。同时,根系也牢牢地抓住那稀薄的规则基底,对抗着周期性的规则风暴拉扯。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种子的能量储备在快速消耗,而外部环境的能量补充却极其有限且不稳定。有好几次,突如其来的规则风暴边缘擦过,都险些将尚未稳固的根系网络从基底上撕裂。种子内部预设的应急协议多次启动,临时调整根系结构,甚至牺牲部分非核心的“规则器官”以集中能量维持根本。

        “涟漪之心”紧张地监控着这一切,它们能做的干预极其有限,任何外部的能量输入都可能打破种子自身与环境的脆弱平衡,甚至引来更强烈的规则风暴反噬。它们更像是一个焦急的园丁,看着一颗珍贵的种子在狂风暴雨中艰难求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以标准宇宙时间计算)。种子的生存之战始终在失败边缘徘徊。其内部预设的多样性结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并未像“歧路繁花”那样自由分化,反而出现了一种向效率和生存强烈倾斜的演化趋势。

        那些过于复杂、耗能较高的“情感/象征层”模块活动被大幅抑制;逻辑核心的运算路径也被极大简化,专注于能量汲取和结构稳定的最优解计算;就连代表多样性的不同规则倾向,也开始出现融合与统一,以减少内部耗散。

        它正在被迫放弃一部分“多样性”的潜力,以换取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效率”。

        “涟漪之心”观察着这种变化,心情复杂。它们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样性的秩序生态,但残酷的环境似乎正在将幼苗推向一条更加实用主义、甚至略显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是否背离了“自持性生态秩序”的标准?它们不确定。

        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

        就在时限即将过半,种子的生存依旧岌岌可危时,转机出现了。

        经过长时间对规则风暴周期的观测和数据积累,种子内部那高度简化的逻辑核心,似乎掌握了一丝风暴的规律。它开始尝试进行极其精准的预测和规避。

        在风暴来临前,它会主动收缩秩序场范围,将能量集中于根系核心,进入一种类似“休眠”的防御状态。而在风暴间歇期,它会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汲取能量,并进行快速而有限度的扩张。

        这种“呼吸式”的生长策略,虽然缓慢,却极大地提升了生存概率。种子终于在这片贫瘠的戈壁上,站稳了脚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