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许成军真是写了一篇雄文啊! (2 / 12)
因为他是免费的。
这年代的校园同人刊物,从诞生起就带着“非盈利、纯交流”的基因——《浪潮》即便印3000册,也绝无收费可能。
许成军不是没有想着扩大规模。
用一些后世的手段?
自费或者通过刊登广告的方式?
但是根本不可能。
自费不可能自费的,一次可能可以,但是不能长久。
至于通过打广告。
那就更不可能了!
1979年的中国,虽已推开改革开放的闸门,但计划经济仍主导社会经济运转,商业广告尚处“萌芽初现”的极早期阶段。
从政策限制、商业环境、校园刊物属性到企业意愿,多重因素迭加下,许成军想通过给公司打广告为《浪潮》筹印刷经费,几乎没有可能。
这种模式远超当时的时代承载力,甚至可能触碰政策红线与刊物纯粹性。
仅从看刊物纯粹性,就有可能否定许成军所有的努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年代的校园同人刊物,从诞生起就带着“非盈利、纯交流”的基因——《浪潮》即便印3000册,也绝无收费可能。
许成军不是没有想着扩大规模。
用一些后世的手段?
自费或者通过刊登广告的方式?
但是根本不可能。
自费不可能自费的,一次可能可以,但是不能长久。
至于通过打广告。
那就更不可能了!
1979年的中国,虽已推开改革开放的闸门,但计划经济仍主导社会经济运转,商业广告尚处“萌芽初现”的极早期阶段。
从政策限制、商业环境、校园刊物属性到企业意愿,多重因素迭加下,许成军想通过给公司打广告为《浪潮》筹印刷经费,几乎没有可能。
这种模式远超当时的时代承载力,甚至可能触碰政策红线与刊物纯粹性。
仅从看刊物纯粹性,就有可能否定许成军所有的努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