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六章 秋夜秋雨秋煞人 (1 / 4)
辞别屈永师兄后,何安踏上了返回知行院的归途。
这一路,江南的湖光山色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在他眼前渐次呈现,行至钱塘江畔,但见江面开阔,烟波浩渺,晨光洒在粼粼水波上,碎成万千金鳞,远帆点点,在云水相接处若隐若现,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翅尖轻点,荡开圈圈涟漪。
巍峨的六和塔矗立江岸,朱栏黛瓦在秋阳下熠熠生辉,登临远眺,但见三吴都会的繁华尽收眼底。
街巷纵横,人烟稠密,叫卖声、车马声、流水声交织成一片,真可谓“参差十万人家”。
继续前行,转入山间小道,又是另一番景致,漫山枫叶正由绿转红,深浅不一,如霞似火,其间或有几株银杏金黄夺目,在秋风中簌簌作响。
何安时而驻足,山泉淙淙,从石缝间蜿蜒而下,汇聚成潭,清澈见底,可见游鱼嬉戏,捧起清洌的山泉润喉,只觉甘甜沁人心脾。
途经一片稻田,正值丰收时节,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起伏如浪,农人弯腰收割,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田埂上几个孩童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随风飘荡。
何安在路边的茶寮小憩,听着乡音俚语的闲聊,品着当地新采的野茶,感受着这淳朴的田园之乐。
这一路的山川秀色、市井繁华、田园风光交替呈现,宛如一首变幻无穷的山水诗,那因铸造术失窃而郁结的心情,在这天地大美的涤荡下,渐渐如云开雾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
走走停停间,何安来到了平江城十里镇外的村落,再往前便是东扬国与大陈帝国的边境线。
此时的天空已不复之前的明净,铅灰色的云层低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土腥气,不多时,淅淅沥沥的秋雨便飘洒下来,打湿了田间小径。
村落里人烟稀少,泥泞的土路在雨幕中更显冷清,只有几只避雨的麻雀躲在屋檐下,偶尔发出几声啾鸣,何安见前行不便,只好寻一处农家借宿。
他走进一处围着篱笆的院落,敲响了虚掩的柴门,闻声出来的黑瘦汉子皱着眉听完何安的来意,待见到对方掏出两钱银子,眼中顿时放出光来。
他急忙唤出自家婆姨,热情地招呼何安,将一间偏房收拾出来,随后便揣着银子,喜滋滋地出门去了。
偏房简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榻上铺着打满补丁的薄被,何安将行囊和佩剑放在榻边,环视这贫寒却整洁的居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路,江南的湖光山色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在他眼前渐次呈现,行至钱塘江畔,但见江面开阔,烟波浩渺,晨光洒在粼粼水波上,碎成万千金鳞,远帆点点,在云水相接处若隐若现,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翅尖轻点,荡开圈圈涟漪。
巍峨的六和塔矗立江岸,朱栏黛瓦在秋阳下熠熠生辉,登临远眺,但见三吴都会的繁华尽收眼底。
街巷纵横,人烟稠密,叫卖声、车马声、流水声交织成一片,真可谓“参差十万人家”。
继续前行,转入山间小道,又是另一番景致,漫山枫叶正由绿转红,深浅不一,如霞似火,其间或有几株银杏金黄夺目,在秋风中簌簌作响。
何安时而驻足,山泉淙淙,从石缝间蜿蜒而下,汇聚成潭,清澈见底,可见游鱼嬉戏,捧起清洌的山泉润喉,只觉甘甜沁人心脾。
途经一片稻田,正值丰收时节,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起伏如浪,农人弯腰收割,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田埂上几个孩童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随风飘荡。
何安在路边的茶寮小憩,听着乡音俚语的闲聊,品着当地新采的野茶,感受着这淳朴的田园之乐。
这一路的山川秀色、市井繁华、田园风光交替呈现,宛如一首变幻无穷的山水诗,那因铸造术失窃而郁结的心情,在这天地大美的涤荡下,渐渐如云开雾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
走走停停间,何安来到了平江城十里镇外的村落,再往前便是东扬国与大陈帝国的边境线。
此时的天空已不复之前的明净,铅灰色的云层低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土腥气,不多时,淅淅沥沥的秋雨便飘洒下来,打湿了田间小径。
村落里人烟稀少,泥泞的土路在雨幕中更显冷清,只有几只避雨的麻雀躲在屋檐下,偶尔发出几声啾鸣,何安见前行不便,只好寻一处农家借宿。
他走进一处围着篱笆的院落,敲响了虚掩的柴门,闻声出来的黑瘦汉子皱着眉听完何安的来意,待见到对方掏出两钱银子,眼中顿时放出光来。
他急忙唤出自家婆姨,热情地招呼何安,将一间偏房收拾出来,随后便揣着银子,喜滋滋地出门去了。
偏房简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榻上铺着打满补丁的薄被,何安将行囊和佩剑放在榻边,环视这贫寒却整洁的居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