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开导 (2 / 2)
王元从内心讨厌这个势力的阿妗,但是人家都问到了,也不好不回答,“阿妗,回内地开工厂好处太多了,第一成本低廉,无论是土地、人工还是水电都比港岛便宜很多,第二,交通方便,虫口工业区有自己的码头,商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装船运到世界各地,第三、工业区里的厂房都是现成的,只要把设备运过去调试好,马上就可以生产……”
王元说话的时候,陈顺青抬起头认真的听着。
陈嘉盛突然冷笑一声,“是啊,就像养猪一样,把我们养肥了,然后一刀宰了,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设立的工厂就被你们全部拿走。”
王元只能无助的闭上嘴,无奈的看向李登峰,那意思是你看吧,我阿舅就是这样,怎么劝都听不进去。
李登峰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他清了清嗓子,“阿舅,我是元仔的同学,我也跟他叫你一声阿舅吧!”
陈嘉盛心里再有气,也不会把气撒一个晚辈身上,他点点头,但是马上说道:“如果你是想劝我的话,还是不要说了,反正不论你们说什么,我都不会信。”
李登峰笑道:“阿舅,我们就是闲聊天,自从我知道五哥的外家是隆昌陈家之后,我就查了一点资料,这不查不要紧,一查把我吓了一跳。”
陈嘉盛一听李登峰居然说的是自家的往事,脸色也好了一些。
“十三行自康熙开海1685年算起,至今已经快300年了,十三行由此垄断与欧对外贸易长达85年,堪称当时的全球贸易枢纽,出口茶叶、丝绸、瓷器,毛织品、棉花、进口钟表、玻璃器、白银等,在咸丰时期,粤海关年税银超180万两,占清廷关税总收入40%,支撑皇室财政,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称。”
“没错,我们隆昌陈家就是当时的十三行之一。靓仔,看来你下了功夫了,比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还了解陈家的历史。”陈嘉盛激动了。
陈顺青不耐烦了,“那又怎么样,现在不也灰飞烟灭了吗?十三行已经没了,就不要总回忆从前了。”
陈嘉盛刚要发火,李登峰却很认真的看了陈顺青一眼,摇头道:“表哥,你错了,十三行没有消失,它还在。”
“怎么可能?”陈嘉盛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李登峰,“你胡说!”
“阿舅,别激动,听我说完。1951年,在十三行遗址上,建立了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7年,演变为广交会,十三行的精神不会灭,羊城千年商都的传承不会灭,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咦,你这人倒是挺能说的,也不是徒有其表啊!”这是陈顺青第一次正经的打量李登峰。
“谢谢表哥!”李登峰冲陈顺青一乐,“表哥,你知道陈家的先人当年是怎么发家致富,成为巨商的吗?”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app免费
说起这个,陈嘉盛来了精神,“他哪知道,平时和他说这些他都不听,先祖昌文公乃是同治朝的童生,屡试不第,于是上了船任账房一职,漂洋过海到了西洋,学会了多门外语,几年后,先祖手上有了一点积蓄,便和好友隆山公合伙创办了隆昌商行,之后历经三十年,不断壮大,终于跻身十三行之列。”说起这段家族历史,陈嘉盛语气中满是自豪。
李登峰轻轻一拍桌子,“对啊!昌文公是一个伟大的商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冒险家,没有他当年的拼命一搏,远走西洋,哪有后世陈家二百年的富贵?”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王元说话的时候,陈顺青抬起头认真的听着。
陈嘉盛突然冷笑一声,“是啊,就像养猪一样,把我们养肥了,然后一刀宰了,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设立的工厂就被你们全部拿走。”
王元只能无助的闭上嘴,无奈的看向李登峰,那意思是你看吧,我阿舅就是这样,怎么劝都听不进去。
李登峰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他清了清嗓子,“阿舅,我是元仔的同学,我也跟他叫你一声阿舅吧!”
陈嘉盛心里再有气,也不会把气撒一个晚辈身上,他点点头,但是马上说道:“如果你是想劝我的话,还是不要说了,反正不论你们说什么,我都不会信。”
李登峰笑道:“阿舅,我们就是闲聊天,自从我知道五哥的外家是隆昌陈家之后,我就查了一点资料,这不查不要紧,一查把我吓了一跳。”
陈嘉盛一听李登峰居然说的是自家的往事,脸色也好了一些。
“十三行自康熙开海1685年算起,至今已经快300年了,十三行由此垄断与欧对外贸易长达85年,堪称当时的全球贸易枢纽,出口茶叶、丝绸、瓷器,毛织品、棉花、进口钟表、玻璃器、白银等,在咸丰时期,粤海关年税银超180万两,占清廷关税总收入40%,支撑皇室财政,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美称。”
“没错,我们隆昌陈家就是当时的十三行之一。靓仔,看来你下了功夫了,比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还了解陈家的历史。”陈嘉盛激动了。
陈顺青不耐烦了,“那又怎么样,现在不也灰飞烟灭了吗?十三行已经没了,就不要总回忆从前了。”
陈嘉盛刚要发火,李登峰却很认真的看了陈顺青一眼,摇头道:“表哥,你错了,十三行没有消失,它还在。”
“怎么可能?”陈嘉盛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李登峰,“你胡说!”
“阿舅,别激动,听我说完。1951年,在十三行遗址上,建立了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7年,演变为广交会,十三行的精神不会灭,羊城千年商都的传承不会灭,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咦,你这人倒是挺能说的,也不是徒有其表啊!”这是陈顺青第一次正经的打量李登峰。
“谢谢表哥!”李登峰冲陈顺青一乐,“表哥,你知道陈家的先人当年是怎么发家致富,成为巨商的吗?”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app免费
说起这个,陈嘉盛来了精神,“他哪知道,平时和他说这些他都不听,先祖昌文公乃是同治朝的童生,屡试不第,于是上了船任账房一职,漂洋过海到了西洋,学会了多门外语,几年后,先祖手上有了一点积蓄,便和好友隆山公合伙创办了隆昌商行,之后历经三十年,不断壮大,终于跻身十三行之列。”说起这段家族历史,陈嘉盛语气中满是自豪。
李登峰轻轻一拍桌子,“对啊!昌文公是一个伟大的商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冒险家,没有他当年的拼命一搏,远走西洋,哪有后世陈家二百年的富贵?”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www.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