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引蛇出洞 (1 / 5)
浓雾如同凝固的白色巨兽,将镜湖孤岛吞噬了整整一夜,直至次日清晨,才不甘心地缓缓散去,留下湿漉漉的地面和一片被洗涤过的寂静。然而,物理上的雾气消散了,弥漫在团队每个人心头的疑云却愈发浓重。昨夜废弃储藏屋附近的模糊人影和可疑痕迹,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原本就紧绷的神经。
早餐时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长条餐桌上,往常轻松的交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刀叉碰撞的细微声响和刻意回避的眼神交流。每个人都仿佛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纪怜淮默默地吃着早餐,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带着审视和猜测的目光。那个被潜入的房间,让她自己也仿佛成了一个需要被观察的“问题点”。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但握着杯子的指尖微微泛白。
西园寺导演坐在主位,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纪怜淮身上片刻,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安抚。他没有立刻谈论昨晚的事件,而是像往常一样,聊起了当天的工作安排,语气平稳如常,试图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创作本身。然而,空气中那份无形的隔阂,并非几句话就能化解。
上午的剧本研讨会在一种格外谨慎的氛围中开始。议题是“星”与基地失去联系后,在绝境中独自面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崩溃边缘的戏份。这本就是情绪张力极强的部分,而现实中团队面临的信任危机,为这场研讨蒙上了一层更加真实的阴影。
当讨论到“星”因孤独和恐惧开始产生对同伴的怀疑,甚至出现被迫害妄想倾向时,饰演“辉”的男演员在分析台词时,下意识地用了“就像我们现在,谁也不知道身边是否……”这样的话,随即猛地顿住,尴尬地看了一眼四周。会议室里瞬间一片死寂。那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每个人心中压抑的波澜。
西园寺导演没有批评他,而是顺势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怀疑,是人类面对未知和威胁时的本能反应。但‘星’最终战胜它的,不是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谁不可信,而是她内心深处对人性基本良善的坚守,以及她作为科学家的理性判断力。在我们这里,”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怀疑可以有,但绝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行动和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更严格的程序、更透明的沟通,而不是彼此猜忌。”
他的话起到了一定的定心作用,但信任的重建需要时间和行动。研讨会后,西园寺导演和冰见薰与基地经理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闭门会议。出来后,基地经理宣布了几项紧急措施:
首先,立即对岛上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非接触式的、更高级别的背景信息快速复核,重点核查近期行为异常或有机会接触关键区域的人员;其次,调整安保巡逻路线和监控探头角度,消除可能的盲区,并对所有进出口实行双人双锁制度;第三,建立内部信息通报机制,任何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无论大小,必须第一时间通过指定渠道上报,不得私下传播。
这些措施虽然严厉,但也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管理层正在积极应对,试图通过制度和程序来保障安全,而非鼓励个人猜疑。这稍微缓解了一些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王越泽和郁尧的远程调查取得了关键进展。通过对昨夜攻击数据包的深度挖掘,王越泽成功剥离了数层伪装,追踪到攻击链中的一个次级跳板服务器位于一个与多个跨国艺术品黑市有牵连的虚拟主机服务商旗下。更重要的是,郁尧动用基石厅的深层资源,核查了岛上一位负责日常物资采购和仓储管理的基层管理员。
该管理员背景看似清白,但郁尧的人发现他近期有一个未申报的海外账户收到过一笔来源可疑的小额汇款,汇款方是一个注册在免税天堂、业务范围模糊的皮包公司,而该公司与郁尧之前锁定的那个与“遗物会”有牵连的“收藏家”存在间接的资金往来。
这条线索极其微弱,且无法作为直接证据,但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西园寺导演和冰见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打草惊蛇,而是对这名管理员进行严密但隐蔽的监控,希望他能成为引出更大鱼儿的饵,或者至少防止他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纪怜淮在得知可能存在内鬼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明确的威胁,总比未知的、弥漫性的恐惧要好应对。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排练中。下午,趁着天气晴好,团队在岛屿东侧一片相对开阔的沙滩上进行外景预演,内容是“星”在陌生星球着陆后,初步勘探环境的戏份。
海风拂面,阳光温暖,暂时驱散了部分阴霾。纪怜淮穿着轻便的勘探服,在沙滩和礁石间行走,模拟着采集样本、检测环境的动作。徐觅和摄影指导则忙着勘景,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切似乎回到了正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餐时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长条餐桌上,往常轻松的交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刀叉碰撞的细微声响和刻意回避的眼神交流。每个人都仿佛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纪怜淮默默地吃着早餐,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带着审视和猜测的目光。那个被潜入的房间,让她自己也仿佛成了一个需要被观察的“问题点”。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但握着杯子的指尖微微泛白。
西园寺导演坐在主位,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纪怜淮身上片刻,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安抚。他没有立刻谈论昨晚的事件,而是像往常一样,聊起了当天的工作安排,语气平稳如常,试图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创作本身。然而,空气中那份无形的隔阂,并非几句话就能化解。
上午的剧本研讨会在一种格外谨慎的氛围中开始。议题是“星”与基地失去联系后,在绝境中独自面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崩溃边缘的戏份。这本就是情绪张力极强的部分,而现实中团队面临的信任危机,为这场研讨蒙上了一层更加真实的阴影。
当讨论到“星”因孤独和恐惧开始产生对同伴的怀疑,甚至出现被迫害妄想倾向时,饰演“辉”的男演员在分析台词时,下意识地用了“就像我们现在,谁也不知道身边是否……”这样的话,随即猛地顿住,尴尬地看了一眼四周。会议室里瞬间一片死寂。那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每个人心中压抑的波澜。
西园寺导演没有批评他,而是顺势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怀疑,是人类面对未知和威胁时的本能反应。但‘星’最终战胜它的,不是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谁不可信,而是她内心深处对人性基本良善的坚守,以及她作为科学家的理性判断力。在我们这里,”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怀疑可以有,但绝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行动和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更严格的程序、更透明的沟通,而不是彼此猜忌。”
他的话起到了一定的定心作用,但信任的重建需要时间和行动。研讨会后,西园寺导演和冰见薰与基地经理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闭门会议。出来后,基地经理宣布了几项紧急措施:
首先,立即对岛上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非接触式的、更高级别的背景信息快速复核,重点核查近期行为异常或有机会接触关键区域的人员;其次,调整安保巡逻路线和监控探头角度,消除可能的盲区,并对所有进出口实行双人双锁制度;第三,建立内部信息通报机制,任何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无论大小,必须第一时间通过指定渠道上报,不得私下传播。
这些措施虽然严厉,但也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管理层正在积极应对,试图通过制度和程序来保障安全,而非鼓励个人猜疑。这稍微缓解了一些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王越泽和郁尧的远程调查取得了关键进展。通过对昨夜攻击数据包的深度挖掘,王越泽成功剥离了数层伪装,追踪到攻击链中的一个次级跳板服务器位于一个与多个跨国艺术品黑市有牵连的虚拟主机服务商旗下。更重要的是,郁尧动用基石厅的深层资源,核查了岛上一位负责日常物资采购和仓储管理的基层管理员。
该管理员背景看似清白,但郁尧的人发现他近期有一个未申报的海外账户收到过一笔来源可疑的小额汇款,汇款方是一个注册在免税天堂、业务范围模糊的皮包公司,而该公司与郁尧之前锁定的那个与“遗物会”有牵连的“收藏家”存在间接的资金往来。
这条线索极其微弱,且无法作为直接证据,但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西园寺导演和冰见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打草惊蛇,而是对这名管理员进行严密但隐蔽的监控,希望他能成为引出更大鱼儿的饵,或者至少防止他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纪怜淮在得知可能存在内鬼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明确的威胁,总比未知的、弥漫性的恐惧要好应对。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排练中。下午,趁着天气晴好,团队在岛屿东侧一片相对开阔的沙滩上进行外景预演,内容是“星”在陌生星球着陆后,初步勘探环境的戏份。
海风拂面,阳光温暖,暂时驱散了部分阴霾。纪怜淮穿着轻便的勘探服,在沙滩和礁石间行走,模拟着采集样本、检测环境的动作。徐觅和摄影指导则忙着勘景,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切似乎回到了正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