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种研讨 (1 / 4)
清晨的第一缕熹微晨光,尚未完全驱散海面上的薄雾,便已透过“虹夕诺雅·星之庭”那带有精致和纸纹理的移门,在房间内铺设的、散发着干草清香的榻榻米上,投下了一片柔和而朦胧的光斑。纪怜淮比往常醒得更早,并非因为恼人的时差困扰,她的身体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片东瀛星域的节奏。
那源于内心深处一种混合着强烈期待与难以完全抑制的轻微紧张的兴奋感,如同细微的电流,在她四肢百骸间悄然窜动。今天,是与国际电影巨匠西园寺雅人导演进行首次正式剧本研讨的日子,是真正踏入《星骸之语》创作核心的第一步。
她轻缓地起身,没有惊扰房间内宁静的氛围,赤足踩在微凉的榻榻米上,走到露台边,轻轻推开了沉重的木质移门。刹那间,带着咸味和海藻清新气息的、微凉的晨风拂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远处的海面依旧笼罩在一层如轻纱般的薄雾之中,对岸的山峦轮廓在晨曦中显得黛青而柔和,如同水墨画中的远山。
万籁俱寂,只有极远处传来隐约的海浪轻抚礁石的沙沙声,更衬出这黎明时分天地间的澄澈与宁静。她深深地、缓慢地呼吸了几次,试图让自已有些纷乱的心绪,如同眼前这被洗涤过的晨景般,逐渐沉淀、变得明晰而平静。她深知,面对西园寺雅人这样学识渊博、眼光毒辣且对艺术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巨匠,保持内心的绝对专注、情感的极度敏锐以及思想的开放包容,是至关重要的。
早膳很丰富:一份讲究“五味、五色、五法”的日式朝食定食。包含一小碗晶莹剔透的越光米饭、一尾烤得恰到好处表皮微脆内里鲜嫩的本地鲭鱼、一碗暖胃的昆布柴鱼高汤味增汤,以及数碟色彩缤纷却调味清淡的时蔬小菜。
纪怜淮和徐觅在雅子温和而不失效率的引导下,乘坐酒店内部安静无声的电动摆渡车,沿着蜿蜒于苍翠林木间的石板小径,前往位于度假村最深处、一处更为幽静隐秘的独立建筑——“星之庵”。这里已被西园寺团队包下,作为项目前期专用的核心研讨空间。
“星之庵”的设计,将日式美学中的“侘寂”与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建筑本身低矮谦逊,几乎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推开厚重的桧木大门,内部空间开阔,挑高惊人,巨大的落地窗将外部精心营造的枯山水庭院景色毫无保留地引入室内。
庭院内,白色的砂砾被耙出象征水波纹的同心圆纹路,几块饱经风霜、形态嶙峋的巨石散落其间,点缀着几丛绿意盎然的苔藓,在清晨斜射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的静寂与孤高之美。室内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张低矮的、由整块巨大黑柿木打磨而成的光滑长桌,周围摆放着柔软舒适的麻质坐垫,以及一面占据了整堵墙壁的、可用于投射高精度全息影像的素白墙面。
空气中飘散着一种品质极佳的、名为“沉香”的线香那清雅而持久的香气,沁人心脾,有助于凝神静气。
西园寺雅人导演和冰见薰大师已经端坐在桌旁。西园寺导演依旧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和服便装,银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且清澈,仿佛能洞悉一切表象下的本质。
冰见薰大师则是一袭淡紫色的定制服,上面绣着若隐若现的流云纹样,气质沉静如水,她正优雅地摆弄着面前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见到纪怜淮和徐觅进来,两人都露出了温和而真诚的笑容,那是一种对同行者、对即将开始的创造性工作的期待之情。
“休息得如何?新江户城的夜晚,还习惯吗?”西园寺导演示意她们在对面坐下,声音平和舒缓,如同与老友闲话家常,瞬间便化解了纪怜淮和徐觅心中最后残留的一丝拘谨与紧张。
“非常好,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让人很容易沉下心来。”纪怜淮微微欠身,真诚地回答,她能感觉到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引导人向内观照。徐觅也点头附和:“是的,导演。这里的氛围,让我们对创作有了更不一样的感受,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可以更仔细地打磨每一个想法。”
“心能静下来,是好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西园寺导演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窗外那凝练的枯山水景观,“《星骸之语》这个故事,其最核心的内核,正是关于一个在浩瀚喧嚣、几乎令人迷失的宇宙背景下,如何寻找并坚守内心那片寂静之地,又如何在那极致的寂静中,去敏锐地聆听、感知那些跨越了漫长时空、几近湮灭的文明记忆所发出的微弱回响。我们需要一颗真正沉静、专注且开放的心,才能触摸到这个故事最深层的脉搏和呼吸。”
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客套,研讨直接切入了最核心的部分。西园寺熟练地操作着面前一个造型极简的触控板,霎时间,素白的墙壁上亮起,投射出《星骸之语》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剧本结构框架、人物关系图谱、以及关键场景的情绪曲线图。那庞大而严谨的体系,让即使是经历过《星骸挽歌》这种大型制作的纪怜淮和徐觅,也不禁在心中暗暗惊叹其构思的宏大与细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源于内心深处一种混合着强烈期待与难以完全抑制的轻微紧张的兴奋感,如同细微的电流,在她四肢百骸间悄然窜动。今天,是与国际电影巨匠西园寺雅人导演进行首次正式剧本研讨的日子,是真正踏入《星骸之语》创作核心的第一步。
她轻缓地起身,没有惊扰房间内宁静的氛围,赤足踩在微凉的榻榻米上,走到露台边,轻轻推开了沉重的木质移门。刹那间,带着咸味和海藻清新气息的、微凉的晨风拂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远处的海面依旧笼罩在一层如轻纱般的薄雾之中,对岸的山峦轮廓在晨曦中显得黛青而柔和,如同水墨画中的远山。
万籁俱寂,只有极远处传来隐约的海浪轻抚礁石的沙沙声,更衬出这黎明时分天地间的澄澈与宁静。她深深地、缓慢地呼吸了几次,试图让自已有些纷乱的心绪,如同眼前这被洗涤过的晨景般,逐渐沉淀、变得明晰而平静。她深知,面对西园寺雅人这样学识渊博、眼光毒辣且对艺术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巨匠,保持内心的绝对专注、情感的极度敏锐以及思想的开放包容,是至关重要的。
早膳很丰富:一份讲究“五味、五色、五法”的日式朝食定食。包含一小碗晶莹剔透的越光米饭、一尾烤得恰到好处表皮微脆内里鲜嫩的本地鲭鱼、一碗暖胃的昆布柴鱼高汤味增汤,以及数碟色彩缤纷却调味清淡的时蔬小菜。
纪怜淮和徐觅在雅子温和而不失效率的引导下,乘坐酒店内部安静无声的电动摆渡车,沿着蜿蜒于苍翠林木间的石板小径,前往位于度假村最深处、一处更为幽静隐秘的独立建筑——“星之庵”。这里已被西园寺团队包下,作为项目前期专用的核心研讨空间。
“星之庵”的设计,将日式美学中的“侘寂”与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建筑本身低矮谦逊,几乎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推开厚重的桧木大门,内部空间开阔,挑高惊人,巨大的落地窗将外部精心营造的枯山水庭院景色毫无保留地引入室内。
庭院内,白色的砂砾被耙出象征水波纹的同心圆纹路,几块饱经风霜、形态嶙峋的巨石散落其间,点缀着几丛绿意盎然的苔藓,在清晨斜射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的静寂与孤高之美。室内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张低矮的、由整块巨大黑柿木打磨而成的光滑长桌,周围摆放着柔软舒适的麻质坐垫,以及一面占据了整堵墙壁的、可用于投射高精度全息影像的素白墙面。
空气中飘散着一种品质极佳的、名为“沉香”的线香那清雅而持久的香气,沁人心脾,有助于凝神静气。
西园寺雅人导演和冰见薰大师已经端坐在桌旁。西园寺导演依旧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和服便装,银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且清澈,仿佛能洞悉一切表象下的本质。
冰见薰大师则是一袭淡紫色的定制服,上面绣着若隐若现的流云纹样,气质沉静如水,她正优雅地摆弄着面前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见到纪怜淮和徐觅进来,两人都露出了温和而真诚的笑容,那是一种对同行者、对即将开始的创造性工作的期待之情。
“休息得如何?新江户城的夜晚,还习惯吗?”西园寺导演示意她们在对面坐下,声音平和舒缓,如同与老友闲话家常,瞬间便化解了纪怜淮和徐觅心中最后残留的一丝拘谨与紧张。
“非常好,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让人很容易沉下心来。”纪怜淮微微欠身,真诚地回答,她能感觉到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引导人向内观照。徐觅也点头附和:“是的,导演。这里的氛围,让我们对创作有了更不一样的感受,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可以更仔细地打磨每一个想法。”
“心能静下来,是好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西园寺导演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窗外那凝练的枯山水景观,“《星骸之语》这个故事,其最核心的内核,正是关于一个在浩瀚喧嚣、几乎令人迷失的宇宙背景下,如何寻找并坚守内心那片寂静之地,又如何在那极致的寂静中,去敏锐地聆听、感知那些跨越了漫长时空、几近湮灭的文明记忆所发出的微弱回响。我们需要一颗真正沉静、专注且开放的心,才能触摸到这个故事最深层的脉搏和呼吸。”
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客套,研讨直接切入了最核心的部分。西园寺熟练地操作着面前一个造型极简的触控板,霎时间,素白的墙壁上亮起,投射出《星骸之语》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剧本结构框架、人物关系图谱、以及关键场景的情绪曲线图。那庞大而严谨的体系,让即使是经历过《星骸挽歌》这种大型制作的纪怜淮和徐觅,也不禁在心中暗暗惊叹其构思的宏大与细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