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入侵者 (1 / 5)
“影梭号”如同蛰伏的巨兽,静静隐匿于一块横亘数千公里的古老星骸阴影之中。舰体表面的光学迷彩与背景的岩石纹理完美融合,引擎以最低功率维持着生命系统,外部信号辐射被压制到近乎宇宙背景噪音的水平。舰桥内灯光昏暗,只有控制台屏幕散发的微光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孔。经过此前与痛楚神殿追击舰的生死周旋和空间乱流中的险死还生,每个人都清楚,此刻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脆弱的间隙。
舷窗外,是“徘徊星带”深处更为死寂、也更为诡异的景象。巨大的星骸不再只是无序漂浮的岩石与金属,许多呈现出被某种巨大力量强行扭曲、撕裂后又重新熔铸的怪异形态,如同宇宙巨兽搏杀后凝固的尸骸。更远处,稀疏的星云散发着冰冷的光,将这片废墟之地映照得如同鬼域。空气中弥漫着透过舰体过滤系统仍能感受到的、混合了金属锈蚀、能量衰变与某种难以名状的腐朽气息。
王越泽面前的主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无声滚动。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将侦察无人机传回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放大、重构。数个悬浮视窗中,分别显示着不同角度的星骸带三维扫描图、能量残留频谱分析以及……那些令人不安的“异常生命信号”的动态热力图。
“信号源数量确认,共七个,分布在前方约零点三光分的扇形区域内。”王越泽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到什么,“热力学特征显示为低温,但能量波动频谱极其古怪……并非纯粹生物热辐射,更像是某种……能量体与有机质混合物的衰变放热,且带有强烈的负熵倾向性。”他调整参数,将其中一个信号源的频谱图放大,“看这里,能量峰值与我们在荒墟遭遇的‘墟骸守卫’的湮灭特性有部分重叠,但更加……杂乱,充满了不稳定的痛苦波动,就像……被强行糅合在一起的不同意识碎片在互相撕扯。”
玄尘子静立于旁,拂尘搭在臂弯,双眸微阖,灵觉却早已如蛛网般悄然延伸出去,感知着那片虚空中的细微涟漪。片刻后,他缓缓睁眼,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怨念深重,痛苦交织,灵智混沌。非生非死,乃诸多残破意识受邪能污染与烬炎遗泽双重影响,扭曲共生之孽物。其存在本身,便是对自然法则的亵渎。贫道感应到,其中夹杂着极其微弱的、属于烬炎先民的古老悲鸣,以及……更为浓郁的、属于痛楚神殿受害者的绝望嘶嚎。”
郁尧站在舷窗前,目光锐利如鹰,穿透黑暗,仿佛要看清那些信号源的真实面目。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窗框,发出几不可闻的嗒嗒声。墨影临死前的癫狂话语、荒墟中“寂灭之心”的恐怖、还有纪怜淮跨越虚元的警示,如同冰冷的链条,在他脑海中连接成一片越来越清晰的阴影图景。痛楚神殿在此地的活动,绝非简单的据点建立或资源掠夺,他们所图谋的,恐怕是某种更为根本、更为可怕的东西——或许是试图利用烬炎文明遗留的某种技术或遗物,大规模地“制造”或“催化”这种扭曲的存在,作为其邪神意志的容器或爪牙。
“能判断它们的活动规律和威胁等级吗。”郁尧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但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蓄势待发的力量。
“移动缓慢,轨迹无规律,像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者,在守卫着什么。”王越泽切换视图,显示出信号源区域的能量背景扫描图,“注意这片区域的中心点,能量背景辐射值明显高于周边,虽然信号源本身能量不强,但那个中心点……有点像低功率的能量节点,或者……小型结界的核心。”
禹辰此时也结束了调息,脸色虽仍苍白,但眼神已恢复清明。他走上前,将定星盘置于控制台特定接口上,盘面上星辉流转,与舰船传感器数据开始同步分析。“空间结构扫描显示,信号源围绕的区域存在微弱的空间褶皱现象,非自然形成,有人工干预的痕迹。褶皱的几何模式……与烬炎文明部分遗迹中发现的简易空间禁锢符纹有相似之处。”他指向星图上一个被标记出的微小扭曲点,“这里,可能是入口,或者……封印的薄弱点。”
线索逐渐拼凑起来:一群被痛苦扭曲的混沌存在,围绕着一个疑似烬炎文明遗留的能量节点或小型封闭空间活动。这像是一个粗糙的守卫体系,或者说,一个未被完全激活的“培养皿”。
“派出‘潜影’级微型探测器,抵近侦查节点核心区域,重点扫描空间褶皱点。其余无人机保持外围监控,建立动态警戒圈。”郁尧下令。他需要更直观的情报,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硬闯风险太大,若能找到隐秘的通道或理解其运行机制,或许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核心。
数枚仅有指甲盖大小、涂有吸波材料的微型探测器被无声无息地弹射出去,如同宇宙尘埃般飘向目标区域。它们传回的画面更加清晰,但也更加令人心悸。近距离观察下,那些“异常生命体”呈现出难以形容的怪异形态——有的像是融化后又重新凝固的人形阴影,表面不断蠕动起伏;有的则如同多种生物器官与机械残片胡乱拼接而成的肉块,拖着黏稠的能量尾迹;还有的干脆就是一团不断变换形状的暗红色雾状能量体,内部隐约可见痛苦扭曲的面孔闪烁。它们漫无目的地在虚空中漂浮、碰撞,发出无声的哀嚎,偶尔会相互吞噬,爆发出短暂的、更强烈的痛苦波动,随后又归于混沌。
而那个被它们围绕的中心点,在探测器的高精度扫描下,终于显露出真容——那并非天然星骸,而是一个半嵌入巨大岩石中的、约百米直径的金属结构体,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但依稀可见烬炎文明特有的流线型几何纹路。结构体一侧,有一个明显的、类似闸门的凹陷区域,周围的空间褶皱正是以此为中心扩散开。闸门表面,刻划着一个黯淡的、由数个同心圆和射线构成的符文,正是禹辰提到的简易空间禁锢符纹,但此刻符文的光芒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熄灭。
“一个前哨站?或者小型研究站?”王越泽推测道,“符文能量水平很低,禁锢效果应该很弱,甚至可能已经失效。这些扭曲体或许是被其残留能量吸引,或许……是被禁锢在内的东西吸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舷窗外,是“徘徊星带”深处更为死寂、也更为诡异的景象。巨大的星骸不再只是无序漂浮的岩石与金属,许多呈现出被某种巨大力量强行扭曲、撕裂后又重新熔铸的怪异形态,如同宇宙巨兽搏杀后凝固的尸骸。更远处,稀疏的星云散发着冰冷的光,将这片废墟之地映照得如同鬼域。空气中弥漫着透过舰体过滤系统仍能感受到的、混合了金属锈蚀、能量衰变与某种难以名状的腐朽气息。
王越泽面前的主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无声滚动。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将侦察无人机传回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放大、重构。数个悬浮视窗中,分别显示着不同角度的星骸带三维扫描图、能量残留频谱分析以及……那些令人不安的“异常生命信号”的动态热力图。
“信号源数量确认,共七个,分布在前方约零点三光分的扇形区域内。”王越泽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到什么,“热力学特征显示为低温,但能量波动频谱极其古怪……并非纯粹生物热辐射,更像是某种……能量体与有机质混合物的衰变放热,且带有强烈的负熵倾向性。”他调整参数,将其中一个信号源的频谱图放大,“看这里,能量峰值与我们在荒墟遭遇的‘墟骸守卫’的湮灭特性有部分重叠,但更加……杂乱,充满了不稳定的痛苦波动,就像……被强行糅合在一起的不同意识碎片在互相撕扯。”
玄尘子静立于旁,拂尘搭在臂弯,双眸微阖,灵觉却早已如蛛网般悄然延伸出去,感知着那片虚空中的细微涟漪。片刻后,他缓缓睁眼,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怨念深重,痛苦交织,灵智混沌。非生非死,乃诸多残破意识受邪能污染与烬炎遗泽双重影响,扭曲共生之孽物。其存在本身,便是对自然法则的亵渎。贫道感应到,其中夹杂着极其微弱的、属于烬炎先民的古老悲鸣,以及……更为浓郁的、属于痛楚神殿受害者的绝望嘶嚎。”
郁尧站在舷窗前,目光锐利如鹰,穿透黑暗,仿佛要看清那些信号源的真实面目。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窗框,发出几不可闻的嗒嗒声。墨影临死前的癫狂话语、荒墟中“寂灭之心”的恐怖、还有纪怜淮跨越虚元的警示,如同冰冷的链条,在他脑海中连接成一片越来越清晰的阴影图景。痛楚神殿在此地的活动,绝非简单的据点建立或资源掠夺,他们所图谋的,恐怕是某种更为根本、更为可怕的东西——或许是试图利用烬炎文明遗留的某种技术或遗物,大规模地“制造”或“催化”这种扭曲的存在,作为其邪神意志的容器或爪牙。
“能判断它们的活动规律和威胁等级吗。”郁尧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但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蓄势待发的力量。
“移动缓慢,轨迹无规律,像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者,在守卫着什么。”王越泽切换视图,显示出信号源区域的能量背景扫描图,“注意这片区域的中心点,能量背景辐射值明显高于周边,虽然信号源本身能量不强,但那个中心点……有点像低功率的能量节点,或者……小型结界的核心。”
禹辰此时也结束了调息,脸色虽仍苍白,但眼神已恢复清明。他走上前,将定星盘置于控制台特定接口上,盘面上星辉流转,与舰船传感器数据开始同步分析。“空间结构扫描显示,信号源围绕的区域存在微弱的空间褶皱现象,非自然形成,有人工干预的痕迹。褶皱的几何模式……与烬炎文明部分遗迹中发现的简易空间禁锢符纹有相似之处。”他指向星图上一个被标记出的微小扭曲点,“这里,可能是入口,或者……封印的薄弱点。”
线索逐渐拼凑起来:一群被痛苦扭曲的混沌存在,围绕着一个疑似烬炎文明遗留的能量节点或小型封闭空间活动。这像是一个粗糙的守卫体系,或者说,一个未被完全激活的“培养皿”。
“派出‘潜影’级微型探测器,抵近侦查节点核心区域,重点扫描空间褶皱点。其余无人机保持外围监控,建立动态警戒圈。”郁尧下令。他需要更直观的情报,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硬闯风险太大,若能找到隐秘的通道或理解其运行机制,或许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核心。
数枚仅有指甲盖大小、涂有吸波材料的微型探测器被无声无息地弹射出去,如同宇宙尘埃般飘向目标区域。它们传回的画面更加清晰,但也更加令人心悸。近距离观察下,那些“异常生命体”呈现出难以形容的怪异形态——有的像是融化后又重新凝固的人形阴影,表面不断蠕动起伏;有的则如同多种生物器官与机械残片胡乱拼接而成的肉块,拖着黏稠的能量尾迹;还有的干脆就是一团不断变换形状的暗红色雾状能量体,内部隐约可见痛苦扭曲的面孔闪烁。它们漫无目的地在虚空中漂浮、碰撞,发出无声的哀嚎,偶尔会相互吞噬,爆发出短暂的、更强烈的痛苦波动,随后又归于混沌。
而那个被它们围绕的中心点,在探测器的高精度扫描下,终于显露出真容——那并非天然星骸,而是一个半嵌入巨大岩石中的、约百米直径的金属结构体,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但依稀可见烬炎文明特有的流线型几何纹路。结构体一侧,有一个明显的、类似闸门的凹陷区域,周围的空间褶皱正是以此为中心扩散开。闸门表面,刻划着一个黯淡的、由数个同心圆和射线构成的符文,正是禹辰提到的简易空间禁锢符纹,但此刻符文的光芒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熄灭。
“一个前哨站?或者小型研究站?”王越泽推测道,“符文能量水平很低,禁锢效果应该很弱,甚至可能已经失效。这些扭曲体或许是被其残留能量吸引,或许……是被禁锢在内的东西吸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