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一步的目标 (1 / 4)
郑昊把团队分成了三个并行的“战斗小组”。
周煜带领的“硬件小型化小组”,负责将庞大的电路板,浓缩成几块高密度的模块。
郑昊亲自带领的“ASIC设计小组”,负责设计除了核心处理器“长城一核”之外的,用于高速数据接口和地址控制的专用逻辑芯片。这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ASIC设计尝试。
孙宇则带领“可靠性测试小组”,他们把封装好的芯片和电路板,放进环境模拟实验室,用高温、低温、盐雾、强振动等各种极端条件,轮番“折磨”,测试它们的极限。
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忙碌中飞逝。
就在“海鹰之眼”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却悄然投下了一片阴影。
这天,高远所长神色凝重地找到了郑昊。
他递给郑昊一份内部传阅的《参考消息》。报纸的角落里,有一篇从美国《航空周刊》翻译过来的短讯。
标题是:《英特尔公司发布全球首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
郑昊的心,猛地一跳。
该来的,还是来了。
1972年11月,英特尔4004处理器的发布,这是一个在后世被写入所有计算机历史教科书的标志性事件。它宣告了微处理器时代的正式到来。
郑昊飞快地着报道。
“……该芯片,代号4004,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其运算能力,与三十年前占满整个房间的ENIAC计算机相当……”
“……英特尔公司宣称,4004及其后续产品,将为计算器、终端设备乃至未来的‘个人计算机’,提供一颗强大的‘大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煜带领的“硬件小型化小组”,负责将庞大的电路板,浓缩成几块高密度的模块。
郑昊亲自带领的“ASIC设计小组”,负责设计除了核心处理器“长城一核”之外的,用于高速数据接口和地址控制的专用逻辑芯片。这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ASIC设计尝试。
孙宇则带领“可靠性测试小组”,他们把封装好的芯片和电路板,放进环境模拟实验室,用高温、低温、盐雾、强振动等各种极端条件,轮番“折磨”,测试它们的极限。
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忙碌中飞逝。
就在“海鹰之眼”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却悄然投下了一片阴影。
这天,高远所长神色凝重地找到了郑昊。
他递给郑昊一份内部传阅的《参考消息》。报纸的角落里,有一篇从美国《航空周刊》翻译过来的短讯。
标题是:《英特尔公司发布全球首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
郑昊的心,猛地一跳。
该来的,还是来了。
1972年11月,英特尔4004处理器的发布,这是一个在后世被写入所有计算机历史教科书的标志性事件。它宣告了微处理器时代的正式到来。
郑昊飞快地着报道。
“……该芯片,代号4004,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其运算能力,与三十年前占满整个房间的ENIAC计算机相当……”
“……英特尔公司宣称,4004及其后续产品,将为计算器、终端设备乃至未来的‘个人计算机’,提供一颗强大的‘大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