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试生产 (4 / 5)
"郑哥,第一根曲轴开始加工了。"刘洋兴奋地汇报。
郑昊走到CA6140车床前,看着孙师傅操作机床。但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孙师傅,停一下。"郑昊突然叫停。
"怎么了?"孙师傅有些意外。
郑昊指着刀架上的切削刀具:"这个刀具的角度有问题。前角应该调整到12度,现在只有8度。"
"8度也能用啊,我干了二十年都是这样的。"孙师傅有些不解。
"能用和好用是两回事。"郑昊拿出一把量角器,"12度的前角能降低切削力15%,提高刀具寿命30%,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度能提升一个等级。"
孙师傅半信半疑地调整了刀具角度,重新开始切削。果然,切削过程更加平稳,切削声音也更加均匀。
"真的不一样!"孙师傅惊讶地说,"小郑,你这技术是跟谁学的?"
郑昊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这些优化参数都是前世航天工程中积累的经验,在1978年确实算得上超前。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郑昊不断地在各个工位间穿梭,指出各种工艺改进点。
在铣床工位,他建议调整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匹配;在磨床工位,他提出了砂轮修整的新方法;在装配工位,他优化了零部件的装配顺序。
"老郑,你这些经验从哪来的?"王师傅也很好奇,"有些方法我在一拖干了几十年都没见过。"
"书上学的,然后自己琢磨的。"郑昊还是没有细说。
陈建华在一旁观察了半天,心中暗暗吃惊。郑昊提出的这些改进方案,确实都很有道理,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昊走到CA6140车床前,看着孙师傅操作机床。但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孙师傅,停一下。"郑昊突然叫停。
"怎么了?"孙师傅有些意外。
郑昊指着刀架上的切削刀具:"这个刀具的角度有问题。前角应该调整到12度,现在只有8度。"
"8度也能用啊,我干了二十年都是这样的。"孙师傅有些不解。
"能用和好用是两回事。"郑昊拿出一把量角器,"12度的前角能降低切削力15%,提高刀具寿命30%,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度能提升一个等级。"
孙师傅半信半疑地调整了刀具角度,重新开始切削。果然,切削过程更加平稳,切削声音也更加均匀。
"真的不一样!"孙师傅惊讶地说,"小郑,你这技术是跟谁学的?"
郑昊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这些优化参数都是前世航天工程中积累的经验,在1978年确实算得上超前。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郑昊不断地在各个工位间穿梭,指出各种工艺改进点。
在铣床工位,他建议调整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匹配;在磨床工位,他提出了砂轮修整的新方法;在装配工位,他优化了零部件的装配顺序。
"老郑,你这些经验从哪来的?"王师傅也很好奇,"有些方法我在一拖干了几十年都没见过。"
"书上学的,然后自己琢磨的。"郑昊还是没有细说。
陈建华在一旁观察了半天,心中暗暗吃惊。郑昊提出的这些改进方案,确实都很有道理,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