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攻关 (1 / 4)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把技术攻关小组的所有成员召集起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连续作业。
"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行三班倒,围绕小货车质量问题进行全面攻关。"郑昊对技术人员们说,"不解决问题,谁也不能松懈。"
技术攻关小组由12个人组成,除了刘工程师和王家祥两个副组长,还有来自设计、工艺、检验、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骨干。
"首先,我们要系统梳理所有故障情况。"郑昊在黑板上画了个表格,"按照故障类型、发生频率、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经过两个小时的统计分析,问题逐渐清晰起来:
变速箱异响:占故障总数的45%,换档困难:占故障总数的30%,发动机过热:占故障总数的15%,转向沉重:占故障总数的10%
"看起来主要问题集中在变速箱上。"刘工程师分析道,"我们应该重点攻关这个问题。"
"但是变速箱问题又分为设计问题和制造问题。"王家祥提醒道,"必须分别分析。"
"那就分两个组。"郑昊决定,"刘工程师负责设计分析组,王家祥负责工艺分析组。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设计分析组立即开始对变速箱的设计图纸进行逐项检查。从齿轮参数到轴承选型,从润滑系统到密封结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我发现一个问题。"小刘指着图纸说,"这个五档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可能超出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怎么可能?我们计算过的。"刘工程师有些不信。
"您看这里。"小刘拿出计算书,"我们当时按照标准负载计算,但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超载情况。而且齿轮的加工精度如果达不到要求,接触应力会进一步增大。"
刘工程师仔细检查了计算过程,发现确实存在问题。原来的设计计算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条件的复杂性。
"这确实是个问题。"刘工程师承认了设计的不足,"需要重新计算齿轮参数。"
与此同时,工艺分析组也在紧张工作。他们把有问题的变速箱全部拆开,逐一检查每个零件的加工质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行三班倒,围绕小货车质量问题进行全面攻关。"郑昊对技术人员们说,"不解决问题,谁也不能松懈。"
技术攻关小组由12个人组成,除了刘工程师和王家祥两个副组长,还有来自设计、工艺、检验、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骨干。
"首先,我们要系统梳理所有故障情况。"郑昊在黑板上画了个表格,"按照故障类型、发生频率、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经过两个小时的统计分析,问题逐渐清晰起来:
变速箱异响:占故障总数的45%,换档困难:占故障总数的30%,发动机过热:占故障总数的15%,转向沉重:占故障总数的10%
"看起来主要问题集中在变速箱上。"刘工程师分析道,"我们应该重点攻关这个问题。"
"但是变速箱问题又分为设计问题和制造问题。"王家祥提醒道,"必须分别分析。"
"那就分两个组。"郑昊决定,"刘工程师负责设计分析组,王家祥负责工艺分析组。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设计分析组立即开始对变速箱的设计图纸进行逐项检查。从齿轮参数到轴承选型,从润滑系统到密封结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我发现一个问题。"小刘指着图纸说,"这个五档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可能超出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怎么可能?我们计算过的。"刘工程师有些不信。
"您看这里。"小刘拿出计算书,"我们当时按照标准负载计算,但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超载情况。而且齿轮的加工精度如果达不到要求,接触应力会进一步增大。"
刘工程师仔细检查了计算过程,发现确实存在问题。原来的设计计算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条件的复杂性。
"这确实是个问题。"刘工程师承认了设计的不足,"需要重新计算齿轮参数。"
与此同时,工艺分析组也在紧张工作。他们把有问题的变速箱全部拆开,逐一检查每个零件的加工质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