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旧纸堆里的黄金 (1 / 7)
第十三章:旧纸堆里的黄金
铺垫做好了,林凡没急着行动。
他知道,盲目去找只会白费功夫,得先摸清“门道”——哪些出版社的连环画值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肯定比地方小出版社的值钱,赵老头后来跟他说,这两家叫“大社”,印刷质量好,画家也有名;
哪些题材更稀缺?古典名著和红色题材比现代题材值钱,尤其是《西游记》《水浒传》的单册,还有《白毛女》《红灯记》这类;品相怎么判断?赵老头教他的“三无标准”:
无缺页、无霉斑、无折痕,符合的叫“近全品”,比“九品”(有轻微折痕)还值钱,要是有作者签名,那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这些都得弄明白,不然捡了一堆地方出版社的现代题材连环画,反而浪费时间和钱。
接下来几天,他利用去市里进货的间隙,跑了三家旧书店。
最老的那家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叫“文兴旧书店”,门脸只有半人宽,木门上的铜环都生了锈,推开门时“吱呀”响,像老人的咳嗽声。
老板是个姓赵的老头,60多岁,头发花白,以前在县文化馆搞美术工作,退休后开了这家店,鼻梁上的老花镜度数极深,看东西时得凑到距离书本10厘米的地方,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
书店里的书堆得比人还高,从地面堆到天花板,只留一条能过人的窄道,阳光从破窗棂照进来,在书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空气里满是陈年的油墨味和霉味,吸一口都觉得呛。
林凡装作看武侠,指尖在书架上划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书脊都磨得发白,有的还缺了角,他故意抽出一本翻了翻,问赵老头“多少钱”,趁机套近乎。
眼睛却瞟着角落里的连环画堆,那堆书用一块旧蓝布盖着,蓝布上有补丁,掀开时能闻到一股更浓的陈年油墨味,比其他书的味道更重。
“大爷,这些小人书咋卖?”
他拿起一本《鸡毛信》,封面画着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孩,手里攥着封信,信纸还泛着淡蓝色,边角很平整,没有折痕,封面右下角印着“刘继卣绘”四个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铺垫做好了,林凡没急着行动。
他知道,盲目去找只会白费功夫,得先摸清“门道”——哪些出版社的连环画值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肯定比地方小出版社的值钱,赵老头后来跟他说,这两家叫“大社”,印刷质量好,画家也有名;
哪些题材更稀缺?古典名著和红色题材比现代题材值钱,尤其是《西游记》《水浒传》的单册,还有《白毛女》《红灯记》这类;品相怎么判断?赵老头教他的“三无标准”:
无缺页、无霉斑、无折痕,符合的叫“近全品”,比“九品”(有轻微折痕)还值钱,要是有作者签名,那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这些都得弄明白,不然捡了一堆地方出版社的现代题材连环画,反而浪费时间和钱。
接下来几天,他利用去市里进货的间隙,跑了三家旧书店。
最老的那家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叫“文兴旧书店”,门脸只有半人宽,木门上的铜环都生了锈,推开门时“吱呀”响,像老人的咳嗽声。
老板是个姓赵的老头,60多岁,头发花白,以前在县文化馆搞美术工作,退休后开了这家店,鼻梁上的老花镜度数极深,看东西时得凑到距离书本10厘米的地方,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
书店里的书堆得比人还高,从地面堆到天花板,只留一条能过人的窄道,阳光从破窗棂照进来,在书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空气里满是陈年的油墨味和霉味,吸一口都觉得呛。
林凡装作看武侠,指尖在书架上划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书脊都磨得发白,有的还缺了角,他故意抽出一本翻了翻,问赵老头“多少钱”,趁机套近乎。
眼睛却瞟着角落里的连环画堆,那堆书用一块旧蓝布盖着,蓝布上有补丁,掀开时能闻到一股更浓的陈年油墨味,比其他书的味道更重。
“大爷,这些小人书咋卖?”
他拿起一本《鸡毛信》,封面画着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孩,手里攥着封信,信纸还泛着淡蓝色,边角很平整,没有折痕,封面右下角印着“刘继卣绘”四个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