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刘备的惊叹,诸葛亮掌剑印(5K) (1 / 14)
虽说连弩经过诸葛亮的改良后已经具备批量化生产的价值,但想要打造一柄完整的诸葛亮连弩依旧不易。
如木材的晾晒、牛筋或鹿筋的浸泡、弩臂和弩身的雕刻、弩机和箭匣的打磨,得木匠、铁匠、筋角匠配合,得耗费两个月才能完成。
组装和调试又得花上一个月。
打造一柄完整的诸葛亮连弩最短也得三个月。
以官营作坊目前的效率,一年也仅能产出两百柄诸葛连弩。
看似虽少,但以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刘封并不着急。
任何复杂的军械,在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必然效率低。
等做工熟练后就会不断的优化效率,譬如生产规模增加、工匠熟练度增加、工匠培养的徒子徒孙增加、朝廷在军械打造资源上的倾斜、工匠待遇的增加等等。
到了八月。
作坊打造出了第一批完整的诸葛连弩。
五十柄崭新的连弩,如同五十名等待检阅的战士一般,整齐的排列。
刘封熟练的将弩矢装匣,扳动弩机,对着测试靶子一顿猛射。
这种感觉,就好比手中拿了一柄半自动步枪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木材的晾晒、牛筋或鹿筋的浸泡、弩臂和弩身的雕刻、弩机和箭匣的打磨,得木匠、铁匠、筋角匠配合,得耗费两个月才能完成。
组装和调试又得花上一个月。
打造一柄完整的诸葛亮连弩最短也得三个月。
以官营作坊目前的效率,一年也仅能产出两百柄诸葛连弩。
看似虽少,但以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刘封并不着急。
任何复杂的军械,在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必然效率低。
等做工熟练后就会不断的优化效率,譬如生产规模增加、工匠熟练度增加、工匠培养的徒子徒孙增加、朝廷在军械打造资源上的倾斜、工匠待遇的增加等等。
到了八月。
作坊打造出了第一批完整的诸葛连弩。
五十柄崭新的连弩,如同五十名等待检阅的战士一般,整齐的排列。
刘封熟练的将弩矢装匣,扳动弩机,对着测试靶子一顿猛射。
这种感觉,就好比手中拿了一柄半自动步枪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