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棉花种子会水土不服吗? (1 / 3)
棉花是意外之喜,薛琼章也没有料到,李昭月的商队这么快就开始运行了,还真的按照她的描述找到了棉花。
“在黑沙碛的月牙湾洲,我见到了一个胡汉混血的少年,他的母亲是胡人,父亲死在北狄蛮子的刀下,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这里的冬天很是寒冷,他身上的旧棉袍内衬是用中原棉絮做成,勉强可以抵御一二。说来也巧,这件衣服是从他父亲身上传下来的,少年的父亲是一位中原的罪臣之后。”
“我只花了一些钱就买到了他这件从中原过来,历经几代人的旧棉袍。”
“薛夫人,我想,中原也许早就有了你想要的那种,能适应中原气候的棉花种子。但不知为何没有推广开来。”
“也许我可以为你探究其中缘由,并且我将边境的种子托人捎带回来了,相信以您的聪明才智,或许可以发现这些种子的特殊之处。”
末尾,李昭月的来信还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在绿洲上的村落找到这种绵软白皙的花朵,可周围的民众却并没有将其当做主要的御寒材料,冬日依旧还是穿着皮毛,家境贫穷的则是用各种破烂的不知名材料填充在衣服内衬。
李昭月的意思很清楚,她在担心薛琼章贸然在中原试水这些东西,会导致水土不服。
对此,薛琼章早已想好了应对方法,她是个历史科普迷,最喜欢看这些古代的小发明,以此给自己的实验寻找一些灵感。
这个时代与历史上的唐朝相似,主流的纺纱工具的“纺车”,多用于纺麻、丝。
棉花纤维比麻纤维要短,她按照记忆努力还原图纸,着重划出了两处关键改良,将纺车改成“双锭脚踏式”,有了纺车还不够,没有专门的轧棉工具,总不能一直用人力手工制作吧?
就算劳动力廉价,效率也不足以开起一家作坊。
她将轧棉机,弹棉机,画出来,万事俱备,只差棉花种子的实验。
李昭月的种子已经种下,而长安城中,属于两个女郎的战争正式打响。
谢之窈将母亲所谓的“打下手”嘱咐抛之脑后,几乎是薛芷儿前脚刚走,她便以侯府千金的身份来到明光阁巡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黑沙碛的月牙湾洲,我见到了一个胡汉混血的少年,他的母亲是胡人,父亲死在北狄蛮子的刀下,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这里的冬天很是寒冷,他身上的旧棉袍内衬是用中原棉絮做成,勉强可以抵御一二。说来也巧,这件衣服是从他父亲身上传下来的,少年的父亲是一位中原的罪臣之后。”
“我只花了一些钱就买到了他这件从中原过来,历经几代人的旧棉袍。”
“薛夫人,我想,中原也许早就有了你想要的那种,能适应中原气候的棉花种子。但不知为何没有推广开来。”
“也许我可以为你探究其中缘由,并且我将边境的种子托人捎带回来了,相信以您的聪明才智,或许可以发现这些种子的特殊之处。”
末尾,李昭月的来信还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在绿洲上的村落找到这种绵软白皙的花朵,可周围的民众却并没有将其当做主要的御寒材料,冬日依旧还是穿着皮毛,家境贫穷的则是用各种破烂的不知名材料填充在衣服内衬。
李昭月的意思很清楚,她在担心薛琼章贸然在中原试水这些东西,会导致水土不服。
对此,薛琼章早已想好了应对方法,她是个历史科普迷,最喜欢看这些古代的小发明,以此给自己的实验寻找一些灵感。
这个时代与历史上的唐朝相似,主流的纺纱工具的“纺车”,多用于纺麻、丝。
棉花纤维比麻纤维要短,她按照记忆努力还原图纸,着重划出了两处关键改良,将纺车改成“双锭脚踏式”,有了纺车还不够,没有专门的轧棉工具,总不能一直用人力手工制作吧?
就算劳动力廉价,效率也不足以开起一家作坊。
她将轧棉机,弹棉机,画出来,万事俱备,只差棉花种子的实验。
李昭月的种子已经种下,而长安城中,属于两个女郎的战争正式打响。
谢之窈将母亲所谓的“打下手”嘱咐抛之脑后,几乎是薛芷儿前脚刚走,她便以侯府千金的身份来到明光阁巡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