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特种兵小说 > 特种兵小说 > 缆镇语录 > 满月酒和欠条(附录:《四十八愿》19) (3 / 7)

满月酒和欠条(附录:《四十八愿》19) (3 / 7)

        极乐净土是每一位念佛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就当下而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间也成为一片净土。《维摩诘经》提出有十七种净土之行,结合这十七条,实现人间净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心

        成就人间净土,是菩萨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生起的愿心。当代佛教徒,在复兴佛教、普济群生的前提下,应该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给众生方便,为众生服务;以文殊菩萨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出迷途,获得光明;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使佛法进入每一个家庭,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以普贤菩萨的功行,契理契机,随顺众生,行难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萨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萨的形相示现,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的僧相。看起来,当代佛教的振兴,在家信徒的力量至关重要,以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建设现代佛教会比较容易些。

        不能代劳的五件事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两次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宗圆就问是哪五件事。

        道谦非常自然地回答:“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说辛苦了。

        图片

        世间本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往生净土要有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达到。所以,勤奋的愿力,加上虔诚的信仰与实践,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净土。

        二、布施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能够注重资生的贡献,利众的事业,帮忙解决民生问题。南北朝时,佛教设有“僧祇户”、“僧祇粟”,在荒年赈放谷物救济灾民。寺院内还附设“寺库”、“长生库”等金融机构,资贷财物,供人民周转之需。因此,只要能对国计民生、对社会大众、经济利益、幸福快乐生活有所增加的事业,佛教徒都应该积极去做,这叫做普济群生。现代佛教所倡导的,必定要合乎现代大众所需要;现代大众所不需要的,应该是现代佛教所不提倡的。建设人间净土,要求佛弟子能够做种种利生事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图片

        三、忍辱

        成就人间净土,这是一种菩萨道的行为,也是一条艰难、痛苦的道路,需要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有一首偈语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低了头,就能看见水中天;退了步,就能把秧插满田,这实在是耐人寻味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