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闷倒驴 (1 / 5)
记得《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如果通俗解释,意思就是国家大事,在于搞封建迷信和干仗!
所以先秦时期的墓葬中,出现动物骨架属于很常见的情况,因为祭祀环节里,有个很重要的项目,叫做“牺牲”,也就是祭品。
牺牲大体上分三种,人牲、畜牲和器牲(铜器、玉器或陶器)。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会出现这种杂乱无章的堆放形态,这别说是战国时期的贵族,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人也不会这么干。
而且作为祭祀坑,位置上也不太对。
如果是祭祀坑,一般会和主墓放在同一个墓圹之内,目的是方便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享受这些祭品,而如果是独立的大型祭祀坑,或大规模的祭祀坑群,那么东为尊、南为阳,则多会位于主墓的东侧或南侧,总体呈现规律排列的特点。
说白了,你搁人家屁股后头,人家吃起来也不方便呀……
再有就是,种类和数量也不符合。
这点最为重要。
以燕国为例,墓葬文化中用到的牺牲动物,一般是牛、羊、猪这三种,三者俱全称之为“太牢”,没有牛的话就是“少牢”,可它这个……
鹿?
还有蒿子?
这特么都是什么鬼?
并且,作为祭祀环节的核心项目,牺牲是直接和等级挂钩的,数量上有明确规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通俗解释,意思就是国家大事,在于搞封建迷信和干仗!
所以先秦时期的墓葬中,出现动物骨架属于很常见的情况,因为祭祀环节里,有个很重要的项目,叫做“牺牲”,也就是祭品。
牺牲大体上分三种,人牲、畜牲和器牲(铜器、玉器或陶器)。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会出现这种杂乱无章的堆放形态,这别说是战国时期的贵族,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人也不会这么干。
而且作为祭祀坑,位置上也不太对。
如果是祭祀坑,一般会和主墓放在同一个墓圹之内,目的是方便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享受这些祭品,而如果是独立的大型祭祀坑,或大规模的祭祀坑群,那么东为尊、南为阳,则多会位于主墓的东侧或南侧,总体呈现规律排列的特点。
说白了,你搁人家屁股后头,人家吃起来也不方便呀……
再有就是,种类和数量也不符合。
这点最为重要。
以燕国为例,墓葬文化中用到的牺牲动物,一般是牛、羊、猪这三种,三者俱全称之为“太牢”,没有牛的话就是“少牢”,可它这个……
鹿?
还有蒿子?
这特么都是什么鬼?
并且,作为祭祀环节的核心项目,牺牲是直接和等级挂钩的,数量上有明确规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